中国建筑四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发布日期:2018-01-08
- 【字体:大中小】打印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代表中国建筑参加大会。
由中国建筑等单位完成的《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新一代运载火箭力学试验与发射测试厂房建造关键技术》、《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三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中,《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项目通过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历时25年,在世界结构抗震技术前沿领域,以关键构件兼具消能和承载为突破口,发明了消能-承载双功能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创新和发展了消能减震结构理论和工程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工程应用,引领我国一跃成为金属消能减震结构应用最多、技术领先的国家。
《新一代运载火箭力学试验与发射测试厂房建造关键技术》项目针对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火箭(5米/7米直径)力学试验及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高、重、精、特”(世界最高的单层混凝土结构,世界最重562吨平开钢大门,土木工程领域最高精度的预埋要求,火箭测试平台、81米高空吊车、大面积泄爆墙等特殊结构与设备)的特点开展研究,形成该领域中国独有的建造技术,为2016年长征7号/5号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提供了可靠设施保障,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建设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
《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建筑震害调查,针对工业建筑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对工业建筑抗震理论、设计方法、性能评价及提升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工业建筑抗震技术水平,提升了工程抗震能力,保障了工业建筑安全及工业生产的有效运行。
《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构建了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的理论体系、抗震设计体系及施工关键技术,主编了4部国家规范和标准,推动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及应用,很好的解决了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抗震问题,满足了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对减灾防灾工作也具有重大意义。(总部科技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