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变迁 > 正文
缘起大亚湾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1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和临海相望的香港都因为缺电,而无法开足马力。作为我国大陆首个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应运而生。今天,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巍然耸立,香港每四户家庭用电中就有一户用电来自大亚湾。这一切,都来自于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国核电梦开始的地方。当时,中建二局肩负着“建成、学会”的使命,与日、法两国公司组成了三国四方联合体HCCM合营公司,开始了在碰撞中交流,在学习中成长的核电建设之路。

大亚湾核电站.jpg

大亚湾核电站

  站在太平山顶,俯瞰“东方之珠”的万家灯火;行走弥敦道上,欣赏串连不断的霓虹闪烁;徜徉维多利亚港,观赏幻彩咏香江灯光汇演……“不夜城”香港因其动人光芒被誉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隔海相望,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璀璨耀世,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正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璀璨夜景的背后是庞大的电力需求,在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巍然耸立,她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香港四分之一社会用电的源头;她是那段“春天的故事”里由中外企业共同谱写的精彩华章,也是中国核电之梦开始的地方。

三国四方的“投标团”

  1984年,当得知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投标信息后,已经在火电建设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建二局就决心要参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投标工作。

  “你这‘土八路’想和洋人斗,胆子够大的!”刚刚抵达广东大亚湾核电合营公司负责报名投标的田心起就收到了这样一份“调侃”。接待田心起的恰好是曾在火电领域一起工作过的老熟人高胜玉,如今高胜玉是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让他吃惊的是中建二局也来竞标。高胜玉当时就婉拒了中建二局的投标,“现在已经不行,如果有一天有关方面作了新的决定,我再通知你们。”

  原来当时计划参与投标的单位,有三个投标集团,分别是由核工业部二二公司、二三公司、二七公司和法、英、美、日、意、新加坡、瑞典等23家外企公司及国内17个包括核工业、电力部、冶金部等所属工程局构成。这其中,有内定的,也有已经做好大量进场准备工作的单位,相当于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有了指定的施工单位。

  对于从未接触过核电建设的中建二局,还未“开战”,就已经吃到了“闭门羹”,似乎不具备中标可能。但田心起不服输,当时就表态:“我要参加,我要和他们斗一斗,而且一定要赢他们。”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指示:大亚湾核电站要按照现代化企业模式运作,现场的土建、安装工程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际招标。这样原来指定的施工单位都要重新参加投标。当时合营公司规定:投标单位应该由国内外有核电站和火电站施工经验的施工公司组成,就这样,在火电领域有着丰富积淀的中建二局迎来了“生机”。

  1985年2月,中建二局与日本前田公司组成了中前联合体。可在初审时,被取消了投标资格,原因是缺少一家法国政府推荐的法国核电建设公司,同时,其他几家单位也被取消了资格。经过前田公司的努力,最终中建二局和法国卡普隆·贝德纳公司(CB)、日本前田(MCC)、中国核工业部华兴建设公司(HXC),共同组建了当时中国最大,也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建筑企业集团——HCCM核电建设合营公司。这个合营公司包含了法国和日本有核电站建设经验的公司以及国内有核电和火电施工经验的公司,是投标集团里比较理想的组合之一。

  从此,中建二局和外国朋友们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相处和友好的谈判。中建二局负责收集投标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和国内各项建材的价格、质量、产地等资料,法、日两家负责标书的制作。然而,由于理念的不同,集团内部几家单位经常发生争执,有时一个会议进行一整天也毫无进展。

  1985年5月31日前,在标书制作中,三方又有了争执。为了690万美元的标书差价,法、日两家认为要增加到标书中去,我方内部开了一个会议,决定还是不加。并与法、日双方反复沟通,权衡并说明不加进标书中去的利弊关系。最后终于统一了战线,完成了标书的签字,送往核电合营公司。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竞标,直到1986年4月中旬,中建二局终于收到了中标通知书。由此,中国建筑踏上了中国核电建设之路,中建二局成为了中建集团唯一一家有核电施工资质的企业。

渔村里的“联合国”

  从1987年大亚湾核电项目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1992年全面竣工,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大亚湾核电基地在施工期间,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外籍工作人员以及上万名国内建设者,当时大家都戏称大亚湾是个小型“联合国”。

1985年8月大亚湾核电站中标后工作人员合影.jpg

1985年8月大亚湾核电站中标后工作人员合影

21-如今的大亚湾核电站.jpg

如今的大亚湾核电站

  HCCM合营公司的争执没有随着投标结束而结束,随着施工的深入,中西方文化背景、科技水平、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都在大亚湾凸显出来,有人形容当时的情景是“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而由此引发的“地震”不可避免。

  仅以公司最基本的人事安排为例,由于HCCM公司外方控股67%,中方控股33%,按照国际惯例,外方处于主导地位,公司总经理和第一副总经理分别由法国和日本公司推荐,在安排职务时,所有部门正职也全部是外方人员。这种安排让一些中国员工产生了“我们干了几十年的工程,为啥还要听老外指挥”的想法,再加上大家已经习惯自成体系的工作模式,因此,在HCCM成立初期,中外双方之间好像竖起一道无形的墙,不由自主地实行两套管理系统:外方指挥外方的人,而中方指挥中方的人,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方劳务人员只听从中方领导管理的现象。

  看似“互不干涉”的平静氛围实则暗流涌动。在每月固定的生产例会上,中外双方的矛盾总会集中“爆发”。外方领导总是率先发难,指责中方员工不听指挥,不按施工程序操作;中方则指责外方材料机械协调不好,影响工期……盲目的“仇外”情绪,使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外方领导掏出了自以为药到病除的王牌——“炒鱿鱼”,可中方员工依旧消极应对,甚至有人产生了走人换项目的想法。

  “我们难道真是外国人眼中愚不可及的‘蛮夷’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建二局南征北战,曾建设了多个国家大型工程,更是在唐山大地震后重建了一座城市,那为什么在大亚湾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呢?”交流会上,时任HCCM集团董事、中建二局南方公司总经理的陈志成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吵架和盲目的对立对工程建设起不到任何帮助。于是,在陈志成的带领下,中方员工集中开展数次思想交流会,会上,陈志成提出了“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承认落后,不甘落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指导思想,“消极怠工”的思想彻底转了弯儿。

  与此同时,陈志成意识到解决中外双方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把外方先进的管理技术与中国自己的劳务管理优势结合起来。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把“人”的管理权交给中方。毫不意外的,外方听了,连连摇头。

  深知现有的管理方法难以维持,中建二局管理人员悄悄以钢筋加工场和木工车间为试点,将外方“计时劳务”的结算方式改为“计件”结算,杜绝了“磨洋工”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思想教育、重奖重罚的经济手段和严格的行政纪律,使两个车间发生了质的改变。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看到中方人员的改变,外方也在管理方法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辞退员工要同中方领导商量,员工管理更加人性化,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也要征求中方的意见,更重要的是,采取劳务总承包制,将劳务管理的大权交给中建二局。“欧亚大陆板块”的互动,除了地震,还有桥梁。

大亚湾的“链式效应”

  “链式效应”是指在广告创意实践中,当一个又一个创意设想涌现时,先提出的设想必然会对后面的设想产生刺激、诱发作用。而大亚湾核电站在历经了种种困难波折后,也产生了自己的“链式效应”。

  对于大亚湾核电,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指示:“建成,学会。”而中建二局大亚湾团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我们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多。”1992年11月,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全面竣工,前来进行评审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其“工程建设方面采用了高度紧凑、颇富挑战性的进度,主承包单位在施工作业和质量控制方面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有些做法堪称典范,值得推广”。1996年,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中建二局的表现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开始独立承担常规岛及其BOP工程建设。从此,中建二局成为了我国核电建设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首个国际标杆评价双八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一期、二期工程,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全球EPR首堆、中国建筑首个核岛工程台山核电站,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的参考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0余年来,累计参建核电机组25台,在建9台,约占全国核电站机组的二分之一。

1985年3月到大亚湾核电站考察,在核岛一号机组中心点.jpg

1985年3月到大亚湾核电站考察,在核岛一号机组中心点

  不仅如此,大亚湾核电的建设还促进了上世纪80年代中建二局从传统管理向国际化现代管理的转变,创新的萌芽开始产生。以水压试验为例,在大亚湾和岭澳一期建设时,用的都是国外传统整段试验方法,要待整条输水管结构施工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试验,这样的方法受到场地限制,费时又费力。到岭澳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时任该工程总工程师的吴荣便在思考:“我们能不能升级‘洋师傅’的试验办法?”他决定进行创新。通过对比过往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中建二局的核电建设者找到了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部位在于输水管中伸缩缝是否渗漏,采取了分段试验的方法,并设计了伸缩缝水压试验装置,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过去的检测相当于给人做全身体检,改进后的检测方法,就相当于通过抽血给人做检查。这样的改进,不仅节约了3个月的工期,也将试验费用由原来的310万元降低到50万元。30余年的积累沉淀,中建二局在核电建设领域拥有85项国家专利,编写省部级以上各类工法27项,参编行业标准16项,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对于无限接近伟大梦想的当代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溯源追流,就能看清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前进逻辑。中国建筑核电建设亦然,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中国建筑核电建设者筚路蓝缕,开拓了一条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之路。如今,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核电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她将作为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的参考电站,是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走进核电传统强国的重要参考;与此同时,台山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阳江核电站、田湾核电站、陆丰核电站也在同期建设,周道如砥,扬帆正当时!中国建筑将继续以最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为中国建造品质代言,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为我国人民建造放心的核电站,助推我国核电技术扬帆出海。(中建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