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绿色发展 > 正文
建造大美中国
来源:网站 发布日期:2017-10-25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 中国建筑)承建了无数个行业第一、中国第一、世界之最,以及无数国字号、省字号工程,以先进技术、超前理念、爱国情怀铸就了一份份世人瞩目的成绩单。同样,他们也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美丽中国”建设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2年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首次纳入五年计划。
  “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有三个基本点:一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三是“美好生活”这一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央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更是实践“十三五”规划的创新主体。近年来,作为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服务商——中国建筑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以优秀的经营业绩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持续繁荣做出积极贡献。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快速发展,凭借一流的品牌、资本、设计、施工、运营、创新等多重优势,将企业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实现了与国计民生的同频共振。中国建筑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机场站房、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础建设领域的主力建设者,更是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展现了雄厚的竞争实力。
  如今,中国建筑已坚定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舞台中央,按照“十三五”规划,在中国建筑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筑给自己定下了“责任担当”的新目标;作为央企和行业排头兵,中国建筑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发展的首要地位,投身于为广大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


  生态之美 ——“深坑里的绿巨人”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废石坑里的五星级酒店——上海世茂深坑酒店无疑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奇特工程。不仅创造了全球人工海拔最低五星级酒店的世界纪录,而且一反向天空发展的建筑理念,遵循自然环境、向地表以下开拓建筑空间成为人类建筑设计理念的革命性创举。
  这是一个已经废弃深达近80米的人工采石坑,面积近36800平方米。在建设施工中解决了诸多工程建设难题,中国建筑使其成为当代最新科技与工程技术的结晶。中国建筑在施工中利用矿坑地形,依附崖壁向上“生长”,实现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完美契合,成为世界人工坑内海拔最低的绿色建筑典范。在建造时,建筑形态设计遵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地面以上的建筑主体仅有两层,且屋顶入地并铺设绿色草坪,最大限度保护并突出四周山体环境风光。酒店主体自然地“挂”在岩壁上,实现了坑壁和酒店建筑的完美融合。营造天然瀑布流入坑底水潭的自然景观,并利用水体实现夏天降温、冬天保暖的环保功效。同时景观的绿化紧紧围绕“自然”的设计主题,成为建筑业界罕有的创新探索。
  “深坑酒店采用了许多新的设计、建筑工艺与科技,是当代科技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成为媲美全球伟大建筑工程的杰作。”业内专家如此评价,深坑酒店是环保设计和旧工业区改造利用的绿色建筑成功范例。中国建筑用绿色建筑典范弥合了人类活动留下的创伤。 
  2016年10月28日开通运营的深圳市地铁九号线同样印证了中国建筑的“绿色建筑巨人”形象。地铁九号线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建设,是中国首条由房建企业作为全线路BT模式建设的地铁,更是国内首条具有开创意义的生态地铁项目。
  中国建筑倾注了其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全球实力,开创了地铁地下施工与地表生态同时修复的施工模式,充分保护红树林生态体系,并在国内地铁建设中首次引入光导管建设技术,绿色施工、科学建设,将深圳地铁九号线建成了“生态之线”,这是中国建筑为生态建设呵护出的“开往春天的地铁”。
  不仅是在具体建设项目上,在国家政策上,中国建筑同样积极主动。2015年以来装配式建筑深受国家及地方青睐,2015年11月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在20%以上,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中国建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以承建“高、大、新、尖、特、重”工程著称于世,包括全国全国大部分的百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深圳京基100、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国贸二期等。
  “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将是二三十年后房子发展的方向,无论是房子的结构,还是水电和装修,我们全部都在工厂完成,把它们做成箱体,到现场进行组装。”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过去30年,中国建筑的主要创新点是“高大新尖”;未来30年,建筑方向将会随着整个城市的建设发生转折。位于甘肃敦煌的丝路文博会场馆项目就是采用了全钢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的建筑,所有钢结构均采用工厂化制造,装配率达到80%。这样不仅提升工程质量,材料和生产工艺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在减少了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的同时极大缩短建造工期。
  绿色、环保、生态的建设理念贯穿在每个中国建筑旗下的企业发展中。
  中国建筑积极把绿色节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样板管廊工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余家单位学习考察该项目建设经验,唱响了企业品牌。伴随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等国家首批管廊工程的顺利推进,城市管廊市场也正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中国建筑切实履行好央企在城市管廊投资建设中的“国家队”责任,争当国家使命担当者、市场开拓领跑者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最佳城市合伙人。
  中国建筑有一个“绿色智慧梦”。他们在不断探讨、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化、智慧化转型,以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理念生动演绎建筑行业与节能环保产业、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创新。
  中国建筑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地产集团企业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领军央企,就是要引领城市建设的创新与变革,寻求城市建设模式向“绿色+智慧”的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建筑在旗下设立创新投资平台企业——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投入百亿创投资金,聚焦建筑科技、节能环保和建筑信息产业领域的创新投资。中建发展新业务依托国际合作建立技术路线,依托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市场路线。
  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两大战略要求建筑业必须走绿色智慧发展之路,中建为此将加快转型步伐,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致力于探索绿色产业链体系建设,把绿色建造理念延伸到员工、项目和利益相关方,为全球客户传递绿色理念、提供绿色建造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建造”的“绿色内核”。企业还依据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公用建筑能源管理体系,降低总部办公大楼能源消耗,积极建设“绿色办公室”。
  在领军央企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建筑行业企业开启了绿色创新的发展模式。所有的实践证明,中国建筑成为世界绿色建筑的“巨人”。


  治理之美 ——“污水里的透明心”
  污水随意排放、黑臭水体横流一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绊脚石,大国央企担起了这个社会责任。近年来,中国建筑在污水处理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搭建、固废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要求,2017年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基本完成达标改造;省级城市污水全收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正是在此形势下依托中国建筑的品牌和工程建造能力应运而生的水务环保创新企业。2014年初,中建建筑领导和国内50余位外部专家按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细分领域,结合中国建筑主营业务类型组织开展了多次产业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确定了中建水务的商业模式、聚焦领域、发展路径。中建水务成为中国建筑创新业务的重要产业板块,成为中国建筑全系统打造的“大环保”平台公司。
  几年来,中建水务建设了多个示范项目:水生态治理领域——深圳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是全国首个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为验收标准的大体量全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额42亿元,全长19.2公里,涉及六项工程。项目应用的分布式治理模式,是一种治水新措施,不同于传统的大截排式治水,将治污、防洪、生态融为一体,并将其交由同一家企业承担。项目规模大,模式、技术具有代表性,已经作为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城市供排水领域——河北省丰宁县县城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2015年9月,中建水务与河北省丰宁县政府正式签订《丰宁县供水和污水处理PPP项目框架协议 》,主要负责丰宁县供水、污水存量资产的运营及新建工程的投资、建设及运营。项目位于京津冀水源地,总投资3.5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为中国建筑首个供水、污水运营项目;黑臭水体治理领域——燕郊高新区市政管理局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项目位于三河市燕郊镇高新区潮白河沿岸,通过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等先进工艺对市政生活污水进行一级物化处理,消减主要污染物,改善出水的感官效果;老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玉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面对超高层建筑的工程体量大,建造周期长,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的问题。 天津周大福项目在开工伊始就邀请了全国绿色施工权威专家、院士亲临指导绿色施工策划,积极推广绿色施工创新技术。
  2015年10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部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施工现场开展“绿色施工机械的节能减排性能”示范项目检测。这也是国内首个以超高层建筑为模板,进行施工机械绿色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项目。确保项目施工PM2.5的排放量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此外,300米钢质溜管也可全部回收,用作后期垃圾排放管道,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
  同时,施工方还在国内首创微生物厕所应用技术,解决了施工工人在超高层建筑里的“方便”难题,将粪便与药液分离,再依靠微生物发酵、吞噬将粪便与药液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水通过储水槽循环用于冲洗便器,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清运粪便的难题。
  清洁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企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办法,对拟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系统性地识别、预测和评估;在建造及运维过程中,坚持“控制—减量—再利用”环保路线,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推广环保新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 年,中国建筑新建项目环评通过率 100%。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配置监控人员,定点监测施工现场,将光污染、噪声、粉尘、建筑垃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扬尘控制:推广降尘作业,采用黑色防尘网封闭覆盖土方,使用密闭车辆运输土方;在施工现场大门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清洗车辆灰尘,减少车辆对市容影响;对工地周边道路安排人员清扫洒水,减少道路尘土量以减少扬尘。噪声控制:建立噪音防治管理体系,明确防治责任;搭设混凝土输送泵防噪棚,采用低噪音振动棒;在浇筑混凝土时在作业周围设置隔音屏,减少噪声对外扩散;在材料搬运、安装过程中,禁止重力敲打作业。光污染控制:在夜间施工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合理布置现场照明,调整灯光照射方向,透光集中在施工范围,在高处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建筑垃圾控制:加强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提高成品一次合格率,尽可能避免二次返工;创新施工技术,在必要的条件下铺设钢板代替混凝土硬化路面,减少废弃混凝土。
  中国建筑处理的是“污染”、担起的是“责任”、捧出的是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的一颗“透明心”。


  幸福之美——“建设美丽中国”
  2017年7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官庆在北京盛夏的高温中,到长安街西沿线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北辛安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调研。他表示,中国建筑将全力以赴把北辛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成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官庆说,中国建筑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中央直管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心系国计民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企业将一如既往地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安全质量目标,确保进度如期达成,让老百姓早日搬进新居。
  地处四川阿坝州的若尔盖暖巢项目同样传承着央企的“红色基因”。 若尔盖暖巢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暖巢行动”公益项目中的首个生态示范项目,建筑功能为满足160人使用的宿舍与洗手间等用房,由中建西南院负责援建设计。
  每年九月孩子们兴高采烈入学的季节,但对就读于若尔盖县下热尔村小学的近200名孩子来说,却面临着严峻考验。下热尔村位于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海拔3500米,冬长无夏,年平均气温1℃。九月一过,这里风雪飘零、气温骤降,户外最低可达-20℃。小学宿舍楼是8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没有取暖设备,严寒逼人。冬天,孩子们只能在宿舍里点燃牛粪,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相互取暖,手和脚上都有冻疮、经常半夜冷醒。
  若尔盖暖巢项目虽然仅仅1255平方米,如此规模的小微项目,设计团队却投入了远超常规的热情和精力。图纸数量、精细程度,超出同类项目两倍以上。如今,项目已经运行了一年,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孩子们可以在明亮的大窗子下面晒太阳、嬉戏,可以在多层次的室内空间捉迷藏、玩耍。央企的大关爱,拓展了幸福空间,更让幸福成为无限可能。拓展幸福空间、担当央企职责,中国建筑为百姓所造的福祉远不止于此。
  中国建筑遵循国内、国际行业发展规律,高度注重生态环保,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作为大型央企和行业排头兵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企业,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央企的担当形象。
  中国建筑为建设“美丽中国”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创新推动发展、致力建设美丽中国,企业用国际标准丈量自身责任与义务,履行社会责任、产业责任和经济责任,誓做有担当的“美丽中国建设者”。
  “美丽中国看央企,春风过处尽妖娆。中建担当真本色,秋实满枝又踌躇”。
  有理由相信,中国建筑必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者、创新者、引领者、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