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证70年迈向世界一流

中建安装:“智”造撬动变革 科技装配未来

发布日期:2019-09-26 字体:【

正在建设中的西安三中心——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丝路国际展览中心和西安奥体中心,不久后就将成为迎接八方来客的重要场所。5月24日,西安灞河之畔,一场建筑机电“智”造盛宴在中建安装参建的西安三中心项目正式启幕。这场由中国安装协会主办、中建安装承办的全国创精品机电工程观摩会暨“建证70年·迈向世界一流”主题宣讲宣传活动吸引了全国建筑业从业者、主流媒体记者及西安各大高校师生等前来参加。一项项凝聚着中建人坚守与拼搏的“智造”成果,令人惊叹;建筑背后建证奋斗、筑梦丝路的家国故事,更令人动容……

c86d142c4e7dce23520069ed4919830.png

a923059bd30f0d58f237b45e6554e99.png

演绎超燃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智”造新时代 科技创未来

  现场,焊接机器人正360度无死角进行焊接演示,因为 BIM+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应用,BIM 精确模拟施工、模拟结果传送给焊接机器人后,机器人按照指令自动完成管线的切割、组对和焊接,各种异型构件焊接统统不在话下。

  高科技不止于此。现场展示的一台3D扫描仪,可精准扫描出一幢实体建筑,再结合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拟,机电管线排布就像制作动画片一样,每一根都被高效的精准排布。

  项目安全员李俊鹏手里演示着中建安装研发的“安监卫士”APP,这款安全管理软件曾取得国家软件著作权,只要你点一点手机,就可以实现隐患排查、作业审批、违章处罚、统计分析、领导监管等全动态管理!

  观摩现场,一边是应接不暇的高精尖建造技术,另一边是参观者的好奇与疑问,“这么高大的空间建筑,它的空调系统如何才能达到品质体感? ”

  “传统风口会有送风死角,空间内温度和湿度不均匀,会减弱人体舒适感。”中建安装三中心总工程师李世影介绍着团队的“智造”成果,“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并实施的大空间室内气流组织模拟系统,可模拟气流运动轨迹,精确控制室内每一个点的风速、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让参观者感受到高品质的舒适感。还可分析不同环境下空调系统运行模式,后期运维绿色节能。”

  中建安装的匠心智造、对高品质的卓越追求让来自北京的参观者陈先生赞不绝口,同时他也提出了疑问:地下室主机房作为整个场馆的“动力能源站”,如何确保高质高效的建造?

  展示区屏幕上播放的地下室主机房内,如“彩虹”般排列美观的设备管线吸引了观摩者驻足观看。

  “BIM+装配式建造”通过BIM建模,根据运输吊装等现场实际条件进行精细化模块拆分,并发送预制厂进行场外预制,工厂预制自动下料,通过自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在预制厂进行模块拼装,最后运至现场进行模块装配,保证极小的工作误差和美观度,工期能缩短 30%,人员用工节约40%。这种建造模式在中建安装参建的敦煌国会中心、深圳会展中心、中国尊、青岛海天等项目被深度应用。

  在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会展中心1600平方米的冷冻机房,中建安装团队通过BIM+装配式建造,在15天内就完成现场装配,从设计、工厂预制到运输装配只需1个半月,现场无焊接,既节约工期、提高建造质量,又减少了焊接刷漆等造成的施工污染。

  在青岛海天中心项目,中建安装配套的装配式加工厂内对原材料进行抛丸防腐、切割焊接,按照BIM模块分割,生产出各种部件和设备实体模块,运输至现场后只需拼接组对。通过BIM深化设计,为业主增加了两千多平米的销售面积,销售额提升了1亿多元。

  在三中心项目装配过程中,考虑到传统的装配化模块、管道吊装工艺耗时耗力,中建安装团队研究决定采取新的装配方案:利用创新研发的管道装配升降平台,实现整体提升管道与支架的装配,将原本电动葫芦等传统吊装工艺改为将组装好的模块用管道装配升降平台整体同步提升的工艺。深化设计效率、优化施工流程、创新装配方法,这些“独门绝技”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这一项项“智造”成果的背后,凝聚着中建人的坚守与拼搏,在宣讲宣传环节,中建安装的建设者们讲述了与祖国共成长的故事,展现了爱国奉献、圆梦奋斗的家国情怀,当观众退去,那些建筑背后建证奋斗、筑梦丝路的身影,更令人动容……

 军魂匠心 筑梦丝路


7584f8b6c4811e7d31b19813e1920ba.png


建设者代表倪琪昌讲述《建证奋斗:筑梦丝路》的故事

  建造工期由常规的2年压缩为7个月!

  听到7月底要完成竣工验收时,倪琪昌和他的项目团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使命必达,说到就必须做到!”中建安装三中心项目经理倪琪昌鼓励大家。酷夏挥汗如雨、寒冬风餐露宿,白日沙尘满面、夜晚挑灯鏖战,就是中建安装三中心建设者们最真实的写照。

  “姐,你身上总是香香的,哪像我总是一身汗味”,去年刚毕业的给排水技术员王雅洁羡慕地说到。“每次回宿舍,都会被开玩笑说,先把澡洗了,把鞋放外面再进来!”作为项目上鲜有的女技术员,和其他女孩一样,王雅洁也想拥有白皙的皮肤,香香的头发,但工程的重任迫使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儿快速成长蜕变。

  王雅洁负责国际会议中心的虹吸雨水系统,每天她都要克服恐惧爬上50米左右的钢架核查安装的管道数量和形成系统,及时跟进现场施工进度。当图纸和实际雨水斗的预埋做法有偏差时,她就反复查图集,请教有经验的同事和工人,半夜12点的现场或办公室总能看到她认真的背影。

  强度如此大的工作并没有使这个 95 后“小黑妹”退却,乐观开朗的她脸上总是阳光明媚,从认清各种设备材料到计算工程量,从写技术方案、做交底到现场脚手架收方,从最初面对陌生人无法开口,到学会与各参建方沟通合作,王雅洁正一步步靠近自己入职时定下的目标:“我要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项目总工,虽然还差的很远,但我会不断挑战、战胜自我。”

  刘译博是国际会议中心生产经理,这个被业主监理亲切称为“小斑马”的90后小伙负责现场生产协调,现场交叉作业多、高峰期作业人员达五千人,永远充满活力和干劲的他日夜奔跑在施工现场,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吃点药应付,“小斑马”每天的运动步数至少三万步,相当于半个马拉松里程。

  2 月 14 日,为配合土建完成现场三个夹层的空调机房地面辅助楼板施工,业主下午3点开会,要求当晚完成所有穿越夹层空调机房辅助楼板的100多个异形套管全部预留预埋,原本10天才能完工的任务一晚上就得完成怎么办?刘译博立刻组织施工班组负责人进现场巡检部署,发现缺少大量制作套管的钢板后,联系供货商将所需材料运至现场,连夜组织工人和吊车机械完成了套管的制作安装吊洞。

  在这里,发生在深夜的故事还有很多……

  “铁娘子”冯岩 2018 年冬天来到丝路会议中心负责暖通专业,性格内向的她每天都要去现场协调解决很多问题,经常加班到深夜,工作安排不下去时,她总是耐心劝导,找到工人到底在急什么,再帮助其解决。“刚做了手术后不久就返回工作岗位,孩子 4 个月后就没管过她,我这个妈妈很不称职,多亏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其实同届的女生都转岗了,我还是舍不得,趁年轻努力奋斗吧。”冯岩说。

  工程人是平凡朴实的,生活上他们可以含糊,但匠心品质却从不含糊。

  会议中心地辐热面积近8万平方米,工期仅25天,现场上万名作业人员,还大面积堆放着工程材料,对地辐热施工来说是个难题。

  负责地辐热及给水管道施工的赵伟,他的“绝招”是“品质”。

  “协调场地、清理现场、隐蔽验收……缺人就自己去搬运材料、清理垃圾。最难的时候,是现有铺设材料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规范要求伸缩缝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而现场实践发现在混凝土中把泡沫板立起来基本不可能。”怎么办?在试验了几十种材料后,终于发现采用PVC线槽作为分隔缝,既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又能保证品质和功能,还加快了现场的进度,最终获得了业主和监理的好评,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施工现场既有火花四溅的创新智造,也有迎难而上的执着向前。

  由于金属屋面已施工完成,无法使用吊车将220台风机直接吊运至屋面,90后工程部经理高健在勘测现场后,决定使用卷扬机通过井道将风机提升至屋面,吊至屋面后没有运输路线,他就用槽钢搭设运输路线,再用8条倒链将设备倒运至安装位置。

  进场的162台空调机组需分400多段分批进场,项目团队24小时不间断使用吊车、卷扬机以及大量人工进行倒运,最终20天就完成了风机和空调机组的运输及安装工作。

  虽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睡袋却成了办公室的标配,饱满的一天总是以沙哑的嗓音结束,但看到即将竣工的庞然大物,大家心里满满的自豪。

  坚守奉献、科学统筹、迎难而上、奋斗圆梦……与祖国同成长、与企业共发展,这就是“使命必达”背后的军魂,这就是“大漠精神”背后的匠心!

“BIM+装配式建造”撬动行业变革


9ee79f3b429f145c4fae6b97588446b.png

建设中的西安奥体中心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深入,BIM技术作为建筑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在项目精细化管理、节约人工和材料、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日益显现。

  在西安三中心项目,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工程师们用创新和智慧拓展着幸福空间。

f0c0a073ab84f234c54d3430858fa5f.png

BIM事业部负责人王保林现场讲述《建证未来:BIM+装配式建造的故事》

  BIM事业部负责人王保林在电脑上演示着错综复杂的管线排布,精确模拟着施工建造流程。这个有着7年深化设计工作经验的90后,带领他的BIM团队先后经历了敦煌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地铁、西安三中心等重大项目,取得了中建安装支吊架布置系统、中建安装机电设计系统等4项软件著作权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性格腼腆的王保林谈起工作时却神采飞扬,“三中心项目所有机房有211种模块详图,有的模块长度达9米,有的模块重达28吨,且吊装条件不同,设计、预制、运输等环节都需统筹考虑,如何才能确保所有的模块都能精准的预制、高效的运输和顺利的组装?这让我们犯了难。”

  绞尽脑汁琢磨了几天后,王保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新将化工单线图引入BIM中,这种出图方式不仅能够直观的反映管线空间走向,还能体现准确的尺寸信息,它绘图效率高,读图难度低。为了进一步加快出图效率,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模块切割工具、模块出图工具的开发中,熬红了眼睛,升高了发际线,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创新的法宝,最终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模块详图仅用了一周就全部完成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少个日夜,王保林和同事们穿梭在漫天尘土的工地论证技术方案,奋战在夜深人静的办公室攻克技术难题。

  “我发现传统支吊架建模效率太低,需通过手动计算支吊架型号,能否开发一款支吊架插件程序来提升选型的准确性和建模的效率?”王保林用了一个月自学软件开发,摸索编程,10天就成功研发了支吊架布置软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该插件可使原本所有手动工序通过一键自动完成。

  之后,他又带领BIM团队陆续开发出一键出图、一键翻弯、一键对齐、一键开洞等功能的BIM插件,研发的模型审查插件可自动审查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自动完成模型修改,研发的电缆快速建模及电缆算量插件、焊缝二维码及焊接管理平台、BIM高精度族库平台功能强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BIM负责人彭瑞恒回忆,复杂的装配条件对装配工艺提出了超高要求。就如同搭积木,积木太大,则运输吊装难度大;积木太小,则装配效率低。如何根据实际选择“积木”大小和搭建方式?这群“小牛犊”们迎难而上,经过反复论证,吊装条件较好的展览中心冷冻机房,采用大模块整体预制吊装;空间狭小的会议中心冷冻机房,则采用小模块预制,整体提升组装;运输难度较大的会议中心泵房,则采用更为灵活的小部件组装。

77dc5c348a56ca09d0b68983e13ef4e.png

建设中的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左)、西安丝路国际展览中心(右)

  如今,西安三中心项目随处可见“智慧建造”的影子。共享发展机遇,共创品质未来。中建安装西北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BIM应用体系,独立完成了十多个软件功能的开发,积累了大量的机电族库,建造了一大批品质工程,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施工、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中建安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世林表示,智慧建造撬动建筑行业变革,中建安装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安装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精品工程、绿色工程,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建智慧和安装力量。

  大漠黄沙,酬凌云壮志,军魂匠心,筑丝路辉煌。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敦煌国际会议中心,从西安综合管廊到幸福林带,从地铁到污水处理厂,中建安装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建设者成长同频共振,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建证着丝绸之路的复兴,续写着新丝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