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爱的星空——聚焦中建三局“凡人善举”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4-09-03
【字体:打印

  编者按: 2014年822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裴志翔捐髓救人的事迹在新华网、人民网及湖北媒体刊发后,被全国百余家媒体迅速转载,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在全局广大职工中也引起了良好反响。其实,在我局还有无数个“裴志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默默为企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们的善举也许算不上惊天动地,却为中国梦加注了正能量,涤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八旬劳模孔庆良捐献遗体,“苏岚大姐”捐出眼角膜,“三代人”义捐造血干细胞,“中国好人”姜龙华孜孜助学无偿献血二十二载……我局一个个“凡人善举”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递着生生不歇的暖流,点亮了人间爱的星空。

  孔庆良:八旬劳模捐献遗体

  “我要走了,你们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马上跟红十字会联系,不要耽误了时间……”2010年7921时,二公司退休职工、湖北省劳模孔庆良因病去世,享年84岁。遵照嘱咐,家人立即联系武汉市红十字会,将其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实现了一位老劳模最后的心愿。

  孔庆良一生以企业为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70年担任二公司二处二队施工队长,他不分昼夜在工地指挥生产,带领职工优质高效建成武汉高压研究所计量大厅等一大批重点工程,荣膺“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孔庆良看到有关遗体捐献的报道,他想,自己将来去世后何不将遗体捐献用作医学研究呢?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儿,儿女们虽然在情感上一时无法接受,但考虑到尊重老人的意愿就是最大的孝道便同意了。2007420日,孔庆良及家人在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申请书上签了字。

      20107月9日,孔庆良因病去世,弥留之际叮嘱儿子马上跟红十字会联系……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劳动模范,孔庆良将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国家和社会。

  孙苏岚:捐献角膜虽死犹生

       20116月27日,局医院退休职工孙苏岚病逝,享年55岁。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她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让两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2006年底,孙苏岚被查出患有扩张性心肌病。临终前的4年多时间里,她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走路、喝水、自由呼吸,这些对于正常人再简单不过的事,可对她来说,却是很奢侈的事,她常常是走不了几步路就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要窒息,最后丧失了正常的肾功能……

  然而在弥留之际,孙苏岚交待了最重要的一件后事——捐献眼角膜。她对丈夫说,我浑身的器官都坏了,只有眼睛是好的,我一定要捐出眼角膜,对社会做最后一点贡献。2011年3月,孙苏岚给武汉红十字会打了电话,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武汉艾格眼科医院的医生来到她病床前,办理了有关捐献眼角膜的法律手续……

  在孙苏岚的葬礼上,“捐出角膜光明他人年轻亦寿,耗尽心力大写人生虽死犹生”的挽联格外醒目。一个人生命有多长,自己无法掌控。然而,一个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有多少爱,却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孙苏岚虽死犹生,她活在亲友们的心中,活在两双重获光明的眼睛里……

  “三代人”:捐髓救人汇聚暖流

  我国自古就有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截至今年8月21日,荆楚大地涌现出190名捐髓明星,其中我局“三代人”严生军(60后)、王燕平(70后)、操石杰和裴志翔(80后)成功捐献髓,我局成为湖北省企业中捐髓人数最多的单位。

      20079月27日,华东公司女职工王燕平在武汉同济医院为河南一位白血病女患者捐髓,成为我局首例、湖北省第15例成功捐髓者。当日,王燕平还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提出申请——捐献眼角膜和遗体。“自愿捐献一切可利用的器官和遗体,让自己的生命在另一个生命中延续,为别人和社会尽一点自己的力量……”王燕平在申请书中如是写道。

      201012月21日,局商品混凝土公司严生军在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顺利采集造血干细胞,成功实现捐献,救助北京一位16岁的白血病患者,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

  身高1.65米、体重不到50公斤,瘦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爱心能量。2013414日至15日,总承包公司操石杰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两次飞越千山万水,植入远在河北廊坊就医的22岁白血病女孩宋静的体内。400毫升浸满浓浓爱心的造血干细胞,让一朵快要凋零的生命之花得以再度绽放,向整个社会传递着春天的正能量。

  今年8月21晚,满载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裴志翔拳拳爱心的造血干细胞送抵北京,成功植入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体内。裴志翔告诉记者,他于200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其造血干细胞中的10个点位与受捐者全部吻合,这种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裴志翔笑着说:“这么小的概率,我竟能与患者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为他人点燃生命的火种,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王燕平、严生军、操石杰、裴志翔和全国4000多名捐髓者一样,没有任何物质要求,只想把自己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白血病患者,他们像一台台播种机,在神州大地播撒下捐髓救人的“生命种子”。

  志愿者,洒向人间都是爱

  爱心是细雨,滋润大地万物;爱心是暖阳,融化严冬寒雪。一代又一代三局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的温暖播洒在神州大地。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近22年来,一公司技术部副经理姜龙华孜孜助学,累计资助贫困学子14人,先后有10名学子分别考取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他无偿献血58次,总量23200毫升,假若按照平均每位病人需用血量800毫升计算,他所献的血量已让29人受惠。2012年,姜龙华荣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今年4月和6月,他先后荣膺“湖北好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22年来,姜龙华用大爱无声的善举,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了希望与生命之光。

       201312月28日,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经理李海兵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您好,我是武汉血液中心工作人员,非常感谢您于今年9月无偿献血300毫升。现有一名白血病患者出现大出血,急需和您一样的AB血型的血小板,我们血液中心库存告急,请问您能否来捐献血小板?”“没问题,我马上到!”时间就是生命,李海兵撂下电话迅速驾车赶往血液中心,捐献了1个单位的血小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

  在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活跃着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志愿服务队——200余人的“操石杰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山东,分公司志愿者走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们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在天津,每逢元宵、端午、中秋佳节,志愿者都会去社会福利院看望孩子们,为他们包饺子、送祝福;在郑州,志愿者牵着盲人的手给他们“讲电影”;在炎炎夏日的武汉,志愿者则为环卫工人、消防战士送去防暑降温物品;在成都,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雅安地震捐款和祝福活动中……

  一份简单的爱、一份无声的爱,“操石杰青年志愿服务队”一路坚守,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一米阳光”。今年3月,“操石杰青年志愿服务队”代表从湖北团省委书记张桂华手中接过“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的金色奖牌,这既是对志愿服务队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这群年轻人的殷切期待。

  当代著名诗人傅天琳曾说:“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幅国画,画的应该是一个完美世界的样子,而凡人善举就是勾勒这幅画的一笔一墨。”我局如数家珍的平凡善举,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汇聚了正能量,让人间爱的星空更加璀璨!(中建三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