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姜龙华

发布日期:2018-07-19
【字体:打印

_MG_2226.jpg

  姜龙华从1993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和义务献血,至今已经21年。这样一个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央企职工,就是我们身边的“中国好人”。

  文 | 武云溥    摄影 | 程超  杨登科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在生于1962年的姜龙华看来,一辈子做好事确实很难,但做个善良、热心的好人并不难。他相信“爱心贵在坚持”,从1993年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和义务献血,这两件好事,姜龙华坚持至今21年,快要追平雷锋同志的年龄了。

  湖北荆门人姜龙华,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貌不惊人,寡言少语,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眼中,他就是个朴实的央企职工,千千万万普通建设者中的一员。谁会想到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爱心的“中国好人”,就在自己身边呢?

  直到那个来自清华大学的电话打来……


  孜孜助学

  “请问是中建三局一公司技术部吗?我想找姜龙华叔叔。”2012年10月的一天,中建三局一公司技术部员工王续胜接到一个女孩打来的电话。

  当时姜龙华正在外地出差,王续胜经询问,得知打电话的女孩名叫黄思思,湖北恩施人。她说自己在姜龙华的资助下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了清华大学,特意打来电话向恩人报喜。

  如果不是同事无意中接到这个电话,姜龙华二十年来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秘密还不会“曝光”。

  这要从1993年说起。那年姜龙华在电视上看到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片,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纯真目光,瞬间击中了他的心。

  “我从小就尝过贫穷的滋味。”姜龙华说,自己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五个孩子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姐姐9岁入学,读到初中就辍学了,家里省吃俭用,供着姜龙华和两个哥哥念到高中。“农村女孩最容易辍学,这是很多地方的现实,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女生完成学业。”

  1993年,作为中建三局普通的技术部科员,姜龙华的月工资只有二百多元。他找到湖北团省委,请组织帮助选定了恩施来凤县一名小学四年级女孩,作为定向捐助对象。姜龙华为女孩补交了上一年拖欠的学费,并承担了之后每学期的50元学费。

  “虽然我过得也不宽裕,但想想半个月的工资就能让一个孩子读一年书,完全能承受,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姜龙华轻描淡写地说。

  其实他自己的生活压力一直很大。1995年,姜龙华也有了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在三局单位附近租住了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要一百多元。虽然他的工资涨到了每月四百多元,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仍然捉襟见肘。

  尽管这样,姜龙华仍然没有中断资助贫困学生。1999年,他开始同时资助两名学生;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姜龙华又把资助范围扩大到三名高中生。“义务教育免费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读完初中了,我希望他们继续读高中然后参加高考,也许就能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

  陈玉兰就是被姜龙华“改变命运”的孩子之一。她是湖北恩施人,200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商学院,现已在北京工作多年。“我高中三年的学费都是姜叔叔资助的。”陈玉兰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是姜叔叔的帮助让我能安心学习,考上大学。我觉得他就像我的亲叔叔一样,不光是金钱上资助我,也在生活和工作上关心、照顾我。”说起恩人姜龙华,陈玉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2014年春节前,姜龙华出差到北京,请陈玉兰吃饭,得知她刚刚登记结婚,当即递上1000元礼金,祝福小两口生活美满。

  2013年刚刚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的龙桂平也忘不了,高中三年的学费和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费,都来自姜龙华的爱心奉献。“我都不知道他还资助过其他很多贫困学生。”龙桂平考上大学后才见到姜龙华。“姜叔叔给我买了一整套新衣服,又给了我500元。我性格内向,姜叔叔鼓励我在大学要广交朋友,他真是十分亲切。”

  姜龙华不仅在物质上不遗余力,更在精神上为贫困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二十多年来,他坚持定期给学生们写信,鼓励他们坚持求学梦想,凭借知识的翅膀走出贫困。2012年考上清华大学的黄思思,曾经在和姜龙华的通信中提到妈妈工作不稳定,姜龙华闻讯主动提出,帮黄思思的妈妈在武汉找份工作。尽管后来由于需要照顾即将高考的女儿,黄思思妈妈没有接受姜龙华的好意,但姜龙华又执意每月给黄思思增加了200元的生活费。

  姜龙华的女儿如今也在北京上大学。2013年底,姜龙华到北京,把自己的女儿和黄思思、陈玉兰请到一起吃饭,嘱咐她们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关照。截至此时,姜龙华已累计捐助贫困学生14人,先后有10人分别考取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牌高校,还有3人正在高中就读——在姜龙华眼中,这些贫困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献血专家

  对姜龙华来说,1993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不仅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还成了义务献血的志愿者。两项看似不起眼的“凡人善举”,他都当成了要一辈子坚持的习惯。

  1993年夏天,也是在出差途中,姜龙华看到了街头的流动献血车。“我是AB型血,以前看过新闻说,这种血型在血库里的储备量相对较少,我想应该献点血。”姜龙华下意识地挽起了袖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感觉献过血之后没有任何不适,血液中心还给每位献血者做体检,等于我既做了好事,又获得了免费体检的机会,何乐而不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上街碰见献血车,姜龙华就不错过奉献爱心的机会,他一度每隔一个月就献一次血。后来医生和家人都劝他为健康考虑,不必如此频繁献血,姜龙华才“放慢节奏”,保持每半年献血一次。

  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的业务骨干,姜龙华工作繁忙,有时一个月要奔波于四五个城市之间。出差期间,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献血,把饱含爱心的热血“洒”遍祖国各地。有一次他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献血,硬是被医务人员“强制”要求吃完饭才给抽血。

  武汉很多献血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姜龙华,而且知道他是“献血专家”,从捐献血液发展到捐献血小板。“就是血抽出来后提炼出里面的血小板,这比普通的血液更易于储存和使用。”姜龙华介绍说,血小板是珍贵的血源,在抢救临床重症病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对志愿者的身体条件要求高,合格的血小板资源较少。姜龙华懂得了这些知识,每次献血都要求捐献血小板。

  根据武汉市血液中心的统计数据,迄今为止姜龙华无偿献血共计57次,其中捐献血小板30余次,献血总量达22800毫升。专家介绍,姜龙华捐献的血量相当于他全身血液总量的4倍。如果按照救治每位病人平均需用血量800毫升计算,他所捐献的血量可以挽救29个人的生命。由于献血量大,姜龙华于2012年荣膺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腼腆好人

  “2010年春节我和家人团聚,聊天时无意中说起献血,我才知道几年来我哥哥也在坚持献血。”姜龙华觉得很神奇,兄弟俩互相都不知道对方也是献血志愿者。

  “你们在家都不提这些事?”记者问。

  “没什么好说的,都是简单的小事。”姜龙华有点不好意思。

  2014年7月4日,中央文明办发起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揭晓,姜龙华光荣当选中建系统首位“中国好人”。此前两个月,他已经毫无争议地当选“湖北好人”。

  做好人、做好事的意义是什么?不善言辞的姜龙华说不出来,他的上级、中建三局一公司纪委书记杨义雄说,像姜龙华这样的基层员工,做好人不为当官,做好事不图回报,完全是在用自发的行为践行群众路线,传播正能量。“我们偶然发现了姜龙华在做好事,我们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个姜龙华。我们更不知道,在姜龙华的榜样示范作用下,还会有多少个平凡的好人,会默默地献出自己的爱心。”

  听到领导的赞扬,姜龙华的脸更红了。 

源自2014年第4期《中国建筑》杂志



  给好人的两封信(节选)

  想为您做点什么,却又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啊,算算,您已经资助我两年了,想为您做点什么,却又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实在是惭愧。记得小时候偶然见得“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那么地喜欢,固执地认为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句子,以至于每次写作文总不忘记写上。直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短短的八个字,其中蕴藏了多少世事沧桑啊。苏轼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千百年来,早生华发的,又岂止是他?

  有时候我喜欢拿同学的手机玩游戏,每次玩到游戏结束时,心脏都会狠狠地颤抖一下,这应该就是失败的感觉吧!我不敢想象,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会抱着怎样的心情,梦想破碎后的碎片,是会像利刃一样刺痛人心的。而这个社会,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能够变得杰出的人,相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又是多么小的比例!每个人当初应该是有梦想的,不知道那些平凡度过一生的人,是如何自疼痛中苏醒,继而接受这平凡人生的,也许平凡比杰出更需要勇气来接受吧。生命只有一次,我真的不想浪费,刺激精彩一些该有多好。

  ——向春利

  2008年7月9日


  您的恩情,即使无力报答,也断无忘记的道理。

  在此真诚地说声“谢谢”,我知道您已把钱汇过来了,但由于最近功课很忙,一直未取,再说,我也想把钱存放在那,免得我取了又花掉,留着交学费啊!不知道暑假前几天我给您寄的信您收到了没有,我没有频繁给您写信您会不会怪我呢?写吧,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怕您经常出差收不到,不写呢,又觉得自己似乎也像媒体批评的某些贫困生那样毫无感恩之心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呢?但是无论怎样,我希望您能明白:您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即使无力报答,也断无忘记的道理。

  我想要和您分享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进入高三后,生活变得繁忙而紧促,亦简单又充实,好久都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种因奋进而带来的充实感了,但愿每一分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高一的新生来了,看到他们,我才觉得自己好老哦!记得当初好害怕进高三,觉得仿佛高三就是人间炼狱,其实只要用心投入,在任何时段都有乐趣和收获的。

  5•12大地震已过去很久了,那灾难不只是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生生地撕了一个疤,更让我们见识到废墟之下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曾经我以为美德就是善良、宽容、无私,现在我才明白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品质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因素。也许我一直都是一个懦弱的人吧!看到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我会流泪,心中有郁结打不开我也会流泪,但是平时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我还算是个坚强的人,有的女生甚至说我简直像个男生,可她们哪里知道,这坚强并不是如钢铁铸就的那般,虽然不是装出来的,却只是因为需要,才不得不随身携带。这是没有依傍的成长,需要太多的坚强来支撑方可得以持续。

  ——向春利

  2008年9月27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