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基建支柱优势。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二局承建的江西长江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全面完工。
江西长江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是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江西先行先试项目中的6个子工程之一,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项目。中建二局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珍珠湖公园建设等建设任务,为城市重建一套雨污管网系统,解决覆盖12万人口雨污水分流问题,改善当地交通环境和长江水质,实现“由表及里”的城市更新。
生态改造 荒滩江堤变公园绿地
珍珠湖公园改造工程是长江大保护彭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滩地,珍珠湖周边的雨污水直接排入湖中,水体逐步恶化,问题十分严峻。
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新建雨污管网约5公里,并打通与渊明湖及秀水河水流通道,让死水变成活水,有效提升水质。为了根治湖水污染,在处理过湖底淤泥后,项目团队通过多方调研,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恢复水生植被,控制底泥营养释放,提高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重建珍珠湖生态系统。根据这一方案,项目团队在3万余平方米的核心湖泊连续作业一周,在功能池内优化配置了苦草和轮叶黑藻等不同类型水生植物。除了湖泊治理,建设者还傍湖增设了健身绿道、观景长廊、城市书屋、珍珠广场等设施,将珍珠湖公园打造成为一座集休闲、健身、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如今,驻足在长江大堤彭泽段放眼四望,只见堤外绿意盎然,与远处红色的健步道遥相辉映,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珍珠湖公园被一抹抹绿意包裹,“鸟从绿出、天水一色”的美景让人眼前一亮。公园建设通过多种措施,充分利用湿地、绿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为周边区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海绵体功能,实现了雨水调蓄与景观提升的双重作用。
雨污分流 全流域修复改善环境
污水治理不光要治标,还要治本。
彭泽城区内的排水管网建设并不完善,且城区人口密度大、过往车辆多。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项目团队选用国内最新引进的技术,结合管道CCTV检测和紫外光固化法进行非开挖管道修复,陆续对龙城大道、渊明路等道路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解决城区内涝问题。
除了主干管网,城市小区的“毛细血管”疏通也是彭泽县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区内房屋交织、老旧小区众多。这些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且排污管道使用年限已久,管道容易淤堵,排水能力非常有限。项目团队通过新建雨污水管道及部分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对长江造成污染。
绿意盎然 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项目在进行生态修复、管网改造的同时,也对彭泽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建,将污水厂日污水处理能力从1.5万吨增加至2.25万吨。在水质的提升上,项目团队采用“高效沉淀池+回转精密过滤器”为主体的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同时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达标率,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彭泽水生态,打造宜居、绿色、人文城市,绘制一幅水清岸绿、人文和谐的幸福宜居人文画卷。
因修复和保护措施有效,长江彭泽段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长江彭泽段江面上“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这座小城,从曾经的因水而患,实现了因水而美的“逆袭”转变。
一江清水,两岸新绿;阳光洒注,湖光潋滟。从昔日的坑洼小道到绿道路网曲直相连,一条长江绿色风光带已现雏形,如今的彭泽县面貌焕然一新,处处绿意葱茏,“最美岸线”的光彩正在徐徐绽放。(中建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