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强基建支柱优势】中建铁投:以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铁路建设

发布日期:2024-04-01
【字体:打印

  新年前夕,西起江西南昌,东至安徽黄山,串联起一批名城、名景、名湖、名山的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沿线居民欣喜地感叹:回家的路更“近了”,致富的路变“宽了”。

铁头.jpg

  昌景黄高铁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铁投)参与建造。自 2002 年成立基础设施事业部以来,中建集团持续塑强基建支柱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力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央企担当。作为中建集团铁路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平台,过去 15 年间,中建铁投累计参与 20 个省份、76 个城市的 38 条铁路建设,总里程突破 1200 公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担当:织密神州路网

  摊开中国地图,一条条“钢铁动脉”联通祖国大地,架起通往民族复兴之路。

  在东北,中建铁投承建的哈大高铁,打造了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10年来,成功应对近 600 场风雪考验,为东北振兴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在华北,中建铁投承建的赤喀高铁,构建了内蒙古赤峰地区西进京津、南进丹大、北上哈齐、东至长吉的高铁纵横网,大大延伸了快速客运网服务半径。

  在西北,中建铁投承建的太中银铁路将大西北能源基地与环渤海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国腹地形成广阔的辐射区域,构建“多端束状桥”,对加速西部大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华东,中建铁投承建的济青高铁与胶济客运专线、原胶济铁路形成“客货分离六线”的运输格局,惠及沿线 300 余万群众。

  在华中,中建铁投承建的汉十高铁,沿线串联武当山、炎帝故里、黄鹤楼等风景名胜,连通随州、孝感、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了湖北“最美”高铁线路。

  在西南,中建铁投承建的成渝高铁,是四川首条客运专线,带动沿线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奏响了中国西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乐章”。

  在华南,中建铁投承建的柳梧铁路,打造了川渝云贵桂五省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蓄势汇能。

  砥砺:匠造城市窗口

  2023 年,中建集团召开“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业务推进会时强调,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相关项目加速落地。中建铁投秉承匠心、追求卓越,将现代化建造技术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崭新门户,赋予城市速度、温度、厚度。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建铁投参建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总建筑面积约 47.52万平方米,采用“青莲滴露”设计主题,从高空俯瞰宛如洒落在华北平原的莹润水滴,屋顶拉开的缝隙将自然光线和景观引入室内,形成极具特色的“光谷”“绿谷”,光影技术结合装饰纹样,运用“建筑语言”将二十四节气元素表现于玻璃幕墙之上,寓意春秋代序,生生不息;站房采取站城一体化设计,可实现客流的“多进多出”和“零距离”地铁、公交换乘;屋面铺设 4.2 万平方米光伏建材发电供室内照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500 吨;大规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装配式一体化技术、钢结构全自动机器人等,实现建设过程的智能、安全、高效。

  千年柯城、人杰地灵,中建铁投承建的衢州西站采用“水韵衢礼 科创绿洲”的设计理念。它位列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建成后将助力衢州打造浙江第二大铁路枢纽,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肩负重要使命。

  宛陵之州、峰峦叠翠,中建铁投承建的宁国南站向八方来客展示徽派建筑的古法古韵。它的建成将缩短苏、皖、赣等地时空距离,加快实现“轨道上的安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诗意山水、红色巴中,中建铁投承建的巴中东站以“红色精神,秦巴核心”为设计理念,是全线最大建设规模的高架式车站,与巴中西站一道被称为汉巴南铁路上的“明珠”,将连通襄渝铁路、达万铁路、宝成铁路和兰渝铁路,促进巴中成为川东北新的交通枢纽。

  辽宁屋脊、中国煤都,中建铁投承建的沈白高铁站房向五湖宾朋展示东北黑土地上孕育而出的热情和豪迈,建成后将打通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带动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赋能东部旅游大环线发展。

  创新:科技赋能建造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超 4 万公里,线路总长、运营速度、运载人次等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靓丽名片,其背后是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中建铁投全面落实中建集团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装配式、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为大国名片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内涵。

  在高原铁路项目,企业自主研发的“隧联网”,针对隧道工程实体定制 360 度全视角三维场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进行数据关联,实现重大危险源、施工质量、工期管理等要素动态融合可视,便于建设者“精准手术”,相较传统管理方式效率提升 60%。

  在沪渝蓉高铁项目,企业自主研发的路基全过程智能填筑装备,综合运用定位装置、压力传感器、人机交互工具等,可实现填料质量快速检测、填筑进度实时获取、填筑质量精确控制,如同自动智能“擀面杖”,可在短时间内将路基铺设压平。

  在昌景黄高铁项目,全线 40 米预制箱梁施工占比 74.1%,且均为短时间在自建梁场提前预制,由其总结出的科技成果经评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键启动,上料、传输、截断、弯折,沪渝蓉梁场的智能钢筋弯折机器人可连续工作超 20 小时,钢筋有效利用率达 95%,单日节约成本数千元;精准点测,衢州西站大体积混凝土自动化温度测控技术,准确反映大体积砼的实际温升情况……中建铁投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489 项、省部级以上工法 272 项,获评 3 个省级技术中心、3 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联盟等,加强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的研发,推动铁路建设向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迈进,为构建现代化铁路网贡献中建智慧,助力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铁路,勾勒出奔赴美好生活的时代足迹;一座座站房,激荡着大国腾飞的澎湃动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建铁投将牢记“国之大者”,践行央企担当,以“愿为砂石筑路基”的情怀投身铁路高质量建设事业,铺就百姓幸福路。(中建三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