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安装开展“先锋榜样引领”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发布日期:2019-07-11
【字体:打印

  近日,中建安装召开庆祝建党98周年党员大会暨劳动模范、向上向善好青年表彰大会,在“先锋榜样引领”主题教育宣讲活动中,4名“一线党员”走上讲台,讲述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党员,就是要带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走出同济大学校门的丁锐,从儿时便怀揣着“建筑梦”。只是,在学校里他还沉浸在书本中研磨理论,而走上工地,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产中历练的风风雨雨。这种历练,不仅仅是面对苛刻的施工条件始终咬牙坚持,更是在重压之下依旧沉稳坚定。“国家会展中心机电总承包工程,工期仅有180天,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2013年,中建安装委派丁锐担任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经理。这座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工程,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体量一流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紧张的工期和精密的施工要求让整个队伍都犯了难,“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工友说。

  “作为党员,当然要冲在前面!”为了实现工期目标,作为国家会展中心机电总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丁锐带头24小时吃住在工地,他几乎废寝忘食,全面调配、整合着公司资源,组织各个工种分工突击、各负其责,协调整个工地有机统一、井然有序。见生产有条不紊,团队也士气大振,项目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圆满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确保了大型国际车展如期举行。而后,国家会展中心项目获得了“白玉兰奖”、“鲁班奖”和“詹天佑奖”。丁锐本人,也先后荣获中建集团劳动模范、全国建筑行业“大国工匠”等荣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C919大飞机厂房、北京中国尊的“大脑”与“心脏”,都倾注着这位机电安装行业“王牌经理”的心血与汗水。他说:“我们所建造的,不只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更是一件卓尔不群的艺术孤品;我们所经历的,不仅是一次呕心沥血的建设,更是一场心无旁骛的修行。”

  党员,就是要在生产中使劲较真

  “李工啊,是个细心人呢!”但凡提到这个“头儿”,这支战斗在渤海之湾、由大多数“80后”“90后”组成的年轻化工产业施工队伍,纷纷竖起大拇指。

  李敬贤是大连恒力石化C3/C4混合脱氢的项目经理。这一超级装置将用于生产高纯度的聚合级丙烯、富异丁烯和脱氢尾气,是辽宁省一号工程——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关键性不言而喻。化工项目中,施工难度、精度可想而知。装置运行期间,装置时刻储存近3600吨液化气,如果出现泄露引起爆炸,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威力。“一定要确保48万寸口内每一寸的焊接质量,唯有精细再精细,从焊条头回收、焊条和焊丝的分类色标管理、到每个焊工的进场考试、技术培训,再到焊接电流电压的监控、铁素体及光谱分析检测等等,我都要做到细致入微。”在这一点上,李敬贤较了十分劲儿的真。

  642吨、全长24.6米的超大压缩机组,是混合脱氢装置的主要动力源,它的安装一旦“失之毫厘”,使用安全即刻“差之千里”。李敬贤带领团队研发创新,成功研发“止推器”帮助安装就位,自制了“抗劳性表架”来调节压缩机的同轴度。最终,历时8个月,这一压缩机一次性开车成功。“现在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党员项目经理最漂亮的成绩单。”

  党员,就是要做好“传帮带”的导师

  无损检测员,也被大家伙形象地称为“钢铁医生”。孔元元的工作就是在不损坏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完成对钢铁原材料和焊缝的“体检”,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缺陷。在16年的工作中,这位“老医生”已先后经历了数百个工程。工程中,每一条焊缝,每一道坡口,都需经过严格检测,任何一条细小的裂纹都有可能引发覆水难收的质量安全事故。青年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孔元元见证了一批批青年人令人欣喜的成长。他曾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又连续组织培训了三届华建人冲刺中国技能大赛。

  以经验丰富、常年扎根一线的检测员、熟悉中国技能大赛赛制的国家级无损检测裁判员、优秀指导教师和往届“全国技术能手”作为导师,从现场检测、半脱产理论学习,到全脱产实操练习,打造了一条“全国技术能手”的“生产线”。队员们将孔元元的这套培训方案,笑称为“孔经理的武功秘籍”。在“90后”无损检测员王海浪眼里,孔元元是严师,亦是德师。追随孔元元的脚步,无论是在夏季60度高温的储罐里负重下蹲前行,还是在数十米高、摇晃不稳的外挂滑车上坚持检测,“师傅”一丝不苟的谨慎与敬业都在无形中言传身教。

  “生产即实战,容不得一丝怠慢!”孔元元会严厉指正其他人在检测中不够规范的操作,在日常对员工进行检测技术培训中,他更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2013-2019年间,孔元元所在的公司七次参加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培养的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在其中大显身手。公司在今年六月初的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上摘得无损检测专业团体第一的桂冠,孔元元带领的2名青年员工更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

党员,就是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初中生,来到大城市的工地上,能做点什么?

  “工匠兄弟连”队长刘金路告诉大家:“农村娃也可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刘金路在老家机械厂打工时曾看过图纸,但到工地上后发现自己不会的还是太多。面对技术密集型的工作环境,刘金路意识到,他必须和时间赛跑,他要利用一切可能的“碎片时间”来学习。白天干工时,他留意每一位焊工的操作动作;下班后,他就借阅相关工程书籍进行“充电”。打好基础后,他向老师傅请教,在车间利用废弃的管子自行实操,焊完了就切割,切割后再继续焊接。起早贪黑、不断练习,他考过了国家焊工证、架子工证、起重工证等证书。

  “不发愁,找大刘”,工地上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原来,爱琢磨的刘金路发挥优势,经常研究小发明解决生产难题。2017年,在咸阳某电子厂施工时,刘金路设计的“大口径管道液压顶升器”便派上了用场,这种设备将原来的人工顶升改造为自动液压顶升。原本需要10人参建的管道,用液压顶升器后只需要2人施工,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该技术的使用省去了搭建脚手架,增强了施工安全性。 如今,刘金路和他的队伍,已经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权,累计为公司项目管理降本增效近百万元。2015年7月,在组织的的培养下,刘金路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这让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期间,他主动策划开展各类党建活动。这支全部来自农村的“工匠兄弟连”队伍,在刘金路的带队下,大家从最普通、最底层的工种做起,向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方向一点一点成长、一点一点进步。至今,团队中已有11人被发展为共产党员。(中建安装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