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陆建新,是中建钢构的一名普通党员。2005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年来,组织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和肯定,我感到无上光荣;同时心里也有些忐忑,因为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1982年我18岁,参加工作至今34年,其中从事施工测量14年,担任钢结构项目总工11年、项目经理9年,长期扎根施工现场。
有幸参于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我国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九十年代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等深圳不同时期的四个地标工程,见证了3天一层楼和二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最近12年,我主持承建了4栋高度在400米以上的钢结构建筑,分别是上海环球、广州西塔、深圳京基100和深圳平安。对于工作,我有这么几个感悟:
就算再辛苦,干好每一天
1993年我来到地王大厦,384米的高度,当时是亚洲第一高楼。那时的安全设施布置,不像现在这样规范,梁面上铺设的木跳板不多,水平兜网也不一定有。我行走在20厘米宽的钢梁上,从300米的高空往下看,空荡荡的很吓人。有时候走到钢梁的一半,心里害怕,就低下身子,骑在梁上往前挪过去。看测量仪的时候,一只手摆弄仪器,另一只手紧紧抓住身边的钢柱,等测量完松手时总是看到一片汗湿。
后来,快施工到顶了,有一天来了6~7 个人,其中有一位老专家。楼板还没有,空荡荡的他们没法走出来。我在外边双脚站在一根小梁上,看到老专家在向我挥手,我一只手抓住身边钢柱,另一只手招了招回应了几下,我看到他哭了。后来领导说,专家看到我们是这样子在干活,干得还很认真,感动得落泪。
地王的条件确实艰苦,每天都很累。当时我还只是入党积极分子,项目的党支部书记跟我谈心:“这是组织对你的考验”。我想我要经得起考验,不管多辛苦,也要干好每一天。
贴心服务群众
入党后,我经历了很多项目,公司在基层推行“党政一肩挑”模式,于是我多次被组织任命为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从群众到党员干部,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刻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做好,带好团队也很重要。
如何带?我认为遇到难题首先是自己要带头,迎难而上。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要贴心群众服务,营造和谐上进的团队氛围。比如说劳务协调是项目管理难题之一,但我所遇到的劳务工人都很配合。因为我会经常关心他们,项目安全晨会和交心谈心我坚持了10年,项目劳务工作一直干的很顺利。
在深圳京基100,主体钢结构即将封顶前,业主提出赶工协议,制订了60万元的工期节点奖。我深知这是一场硬仗,作为项目带头人和党支部书记,当时我和项目团队商量,如果实现了目标,60万奖金全部奖励给劳务工人。于是,项目团队和劳务工人共同实行早8点至晚10点的工作时间,周六日无休,把盒饭和开水送上400米的高空,节省中午、晚上二餐上下高楼的吃饭时间。那些并肩作战的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体力虽累,心里却快乐。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赶工目标,我按照承诺将60万奖金全部发到每个劳务工的手上,打心底里感谢他们的付出。
常怀感恩之心
有一次,朋友来参观工地,他听说我做过400多米高的上海环球、广州西塔,至今却还是个项目经理,天天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很惊讶地问我:“你怎么还不走?人家干完一个早就去当领导了。”
是啊,我怎么还没走?当年并肩作战的小伙伴,有的成为区域公司总经理,有的已是公司副总经理。其实,在2011年,一家民营企业曾以150万的年薪请我去,我谢绝了。到2013年,他们的老板亲自来深圳面谈,以为上次的薪酬给低了,这次翻了一倍。300万年薪是挺多的,但我还是婉言谢绝了。我始终没有忘记,是企业培养了我,是企业的平台和资源,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更要对企业忠诚,常怀感恩之心。而且对我来说,在事业上获得的成就感和金钱相比,我更喜欢事业上的成就。三十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一线生活。我干的大多是地标工程,年复一年的在项目是很辛苦,但更加光荣。
我把军功章分成三份
去年,中宣部和国资委联合授予我“国企敬业好员工”称号,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说我淡泊名利,扎根一线34年,干了4栋400米以上的高楼,做过深圳4个地标建筑,带出那么多徒弟,这是个传奇。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只是在一个岗位做得久一点、考虑问题细一点、以身作则带头做得多一点。毛主席说过,“共产党最怕认真二字”,我顶多也就算比较认真罢了。就像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工匠精神”,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荣誉不只属于我一个人,今天,我想把我的军功章分成三份:首先是感谢我的家人,34年来一直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是感谢我的公司和项目团队。
第三是我自己的一份努力。(国企敬业好员工——中建钢构华南大区陆建新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