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党员当好新时代“红细胞”

发布日期:2020-08-26
【字体:打印

  中建深装“农民工党支部”支部书记郭红伟心中有党,领农民工党员拼出行业新标杆。进入建设最后冲刺阶段的青岛海天中心是岛城人民万分期待的地标, 369米的青岛第一高楼也将成为青岛新的形象标识之一,因此对于其建设质量的要求尤其期待,交给的建设队伍也都是身经百战的。

郭红伟参加项目党支部组织生活 (5).jpg

  大楼建设者中有一群自称“红细胞”的农民工党员,朝着新时代建设者的新高度一次次冲锋。这群农民工党员的领头人,是中建装饰集团所属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深装”)“郭红伟红细胞工作坊”坊主,同时也是中建深装“农民工党支部”支部书记郭红伟,其案例《“红细胞行动”提升农民工党组织战斗力》还入选了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国企版)》。

  党龄13年,“老郭”成为行业口碑

  6月30日,山东青岛海天中心建设现场,51岁的郭红伟用河南安阳老家话跟施工队队员交流着工程进度。由于工期紧张,能感受到他的紧迫,询问中还会不时上手干两把。但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的笃定,以及对工作的专业性和专注度。

  郭红伟,一位党龄13年的农民工党员,曾经参与过央视新大楼、国家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施工建设,1986年开始外出打工的他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他更是依托基层党建凝聚起一支战无不胜的农民工队伍,践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的指示精神,实现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引导全体党员争做满活力、不贫血、有担当不缺铁的“红细胞”。

  “当年我是跟着林县红旗渠的老乡出来的。我们老家离那不远。红旗渠精神很让人敬佩,跟着他们干发现他们身上也的确有那股子劲儿。”郭红伟说,1986年离开老家到北京打工,他就没有离开过建筑行业,从学徒到师傅,从建筑到装修,一路摸爬滚打。

  肯吃苦、讲信誉,为郭红伟在业内打下良好口碑,不仅很多老乡跟着他一起走南闯北地打拼,接手重大任务要用人的时候他都能一呼百应。此前武汉光谷之星项目为赶工期需要200人同时开工,这个艰巨任务公司交到了郭红伟的手上。大家听说是“老郭”的活二话不说都来了。有些施工队干完的时候都是空手走的,因为他们相信“老郭”不会亏待大家。

  的确,作为施工队伍的带头老大哥,郭红伟不仅要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要照顾队伍上下几十口子人的生活。由于施工地点不固定,他都要给队员们提前租好房子;今年疫情期间,又是他自掏腰包为队员做了核酸检测,保证了项目复工。

  拼出行业奇迹,却欠家人太多

  2006年入党对于郭红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件事情,这给他今后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信念支撑。“成为党员肯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我走在马路上看到垃圾都要捡起来,工作上就更不用提了。”

  正是有了这股子信念,他带领队伍冲锋在前,勇于承担,一次次出色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任务,其参与建设的项目也遍布全国各地。在光谷项目大干快上的关键期,15个小时内把数万方材料精准送到一线工作面上,3天完成1200平米的石材铺贴。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他带领队伍与万千工人一起,用112天创造了行业奇迹,比同体量工程快出2-3倍。央视新大楼的内装工程,他带领队伍更是奋战四五年,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央视新大楼可以说我们比很多在里面工作的人都熟悉,从地下到观光层都是我们一点点装好的。项目启用仪式举行的时候我们也去了,特别有感触。”

  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就亏欠了太多。孙女出生那年,儿媳妇的预产期是正月二十一,但工地上催着到岗赶工期,他带着儿子刚过完年就出发了,直到孙女满月他才赶回来,当天满月宴接待完宾客都没来得及吃饭,郭红伟又带着车队赶往了工地。

  2017年,在中建深装的支持下,郭红伟成立了“红细胞工作坊”。“满活力、不贫血、有担当、不缺铁”,当时中建深装的全体党员都正当一个“红细胞”,郭红伟就带领从农村来得党员兄弟们成立了这个工作坊。这支由党员组成的农民工党员队伍,打破了传统的组织边界,将触角延伸到农民工党员队伍,为农民工党员“安家筑巢”,努力实现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将每一名工友培养成对企业和社会有益的“红细胞”。

  郭红伟的努力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从2004年开始他一直承接中建深装急、难、险、重项目,央视大楼、北京W酒店、延安行政服务中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中大多是国家重点工程。他不怕吃苦,摸爬滚打几十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保障工期短,任务重的项目优秀履约,他更是在广大农民工兄弟中起到了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党建样板,汇聚农民工党员力量

  “红细胞”汇流成强大的力量,农民工党员走到哪都“发光”。的确,在工作坊成立以后,郭红伟有了更广阔的阵地施展拳脚,他带领的队伍也愈发展现出新时代农民工的风采。

  据了解,工作坊为农民工改进施工工具、提升施工效率提供便利,同时管理人员定期、定点参与创新研究工作。郭红伟携手工友一起致力于项目创效,协同中建深装技术部研发的放线机器人将施工工效大幅提高,节约测量放线费用近80%。工作坊还鼓励农民工党员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转化用工身份、设立奖励基金、协助学历提升等多种举措,引导农民工党员亮身份、担责任、显身手。

  青岛海天中心项目是中建深装交到郭红伟手上的重点项目,他更是带领队伍以党员的矢志初心投入其中。青岛海天中心大酒店内装项目,作为青岛海天中心的第一个大节点项目,以郭红伟带领的队伍顶住压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力量,驱动项目高品质优质履约。“这个项目工期紧张,要求很高,我们积极作为,从作业环节和技术创新上抢实效要质量,争取圆满完成任务,给青岛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郭红伟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们曾经一度选择晚上施工,跟其他班组错峰使用电梯,大大减少了运料的时间,工期大大缩短。

  在郭红伟队伍的影响下,中建深装上下“红细胞”涌动。中建深装所承建的酒店一楼宴会厅,是目前青岛最大室内宴会厅,高约12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项目部在吊顶钢架转换层安装蜂窝铝板时,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考虑到以往施工方式采取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安装占用施工场地、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项目部创新采用移动扣件式脚手架平台,代替高空车施工,整个宴会厅吊顶安装,只需移动几次平台,即可完成基本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吊装效率,并有效提高了工人施工的安全性,获得了中装协的好评点赞。

  “心中有党,做事才有底气,心中有党,未来才有方向。”常说这句话的郭红伟也是广大农民工群体的优秀代表。摆脱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固有印象,新时代的郭红伟们,逐渐成长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产业化的主体。把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是实现党管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更加激励他们为自己的职业骄傲自豪,为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中建装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