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绿色低碳

【拓展幸福空间-绿色低碳】建筑节能

发布日期:2024-10-11

建筑节能.png

智能变工况组合式空调设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中央空调技术与设备采用固定净化能力,存在高洁净与低能耗的矛盾,难以适应雾霾、疫情等变工况。

  创新解决方案

  综合考虑空气的温度、湿度、浓度、速度等多物理场耦合,自主创新研发变工况空气调节工艺原理与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中央空调在平常、疫情、雾霾等多工况运行,保障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同时节能高效运行。

  产品亮点

  1.PM2.5过滤效率99.5%

  提出空气过滤器优化匹配方法,优选配置的初效/中效/亚高效三级过滤器,PM2.5过滤效率达到99.5%。

  2.细菌病毒消杀率99.3%

  亚高效过滤器采用特有石墨烯复合抑菌抗病毒纤维,可实现对拦截的生物气溶胶上附着的病毒进行灭杀。

  3.过滤器寿命延长1倍

  研发变工况空气调节工艺原理,可根据净化负荷实现过滤效率自适应调节,从而减少亚高效过滤器使用时间,延长寿命。

  4.运行能耗降低20%

  研发智能变工况控制算法,实现对空气“温度-湿度-浓度-速度”等多参数协同优化,降低运行能耗。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项目、中建西南院第二办公区低碳改造项目、中建滨湖设计总部项目等13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乐山和平机场项目

 氛围图1:乐山机场项目.jpg

  低噪声高效除霜风冷热泵设备

除霜.png

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极易结霜,性能严重衰减,传统逆循环除霜技术除霜能耗高;且热泵运行噪声高,严重影响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创新解决方案

  发明了空气源热泵多蒸发并行除霜技术和集宽频隔声、吸声降噪、管道隔声包裹等功能于一体的隔声降噪技术,大幅提升了机组性能,降低了机组噪声。

  产品亮点

  1.除霜制热量提高到315.7kW

  单个蒸发器除霜时,其余蒸发器从空气吸热,同时提供除霜和制热所需热量,实现除霜期间不间断制热。

  2.水温波动降低至4.03℃

  研发多蒸发并行除霜技术,实现除霜过程无冷热抵消,机组出水温度波动大幅降低。

  3.综合能效提高9.3%

  除霜蒸发器与正常运行蒸发器之间形成逆卡诺循环,除霜热量来自空气,降低机组能耗,提高机组综合能效。

  4.噪声降低至77.7dB

  开发集宽频隔声、吸声降噪、管道隔声包裹等功能于一体的隔声降噪技术,有效降低机组运行噪声。

  5.除霜压力波动降低70%

  重构热力循环,用三通阀替代传统机组的四通换向阀,除霜时避免蒸发器与冷凝器交换,降低压缩机吸、排气压力波动。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西南院第二办公区、广元盘龙机场改扩建、西藏开投能源基地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800亿元/年

  1.成都市西南院第二办公区低碳改造项目

成都市西南院第二办公区低碳改造项目.jpg

  2.广元盘龙机场改扩建项目

经典项目案例2:广元机场项目.png

  建筑节能检测、诊断及评价技术

建筑节能检测.png

技术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仅冬季可测,既有建筑节能评价难,且无法覆盖超低能耗、零碳建筑等低碳建筑,应用范围受限。

  创新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传热系数冷热箱检测设备,提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及量化评价方法,适用于新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既有建筑节能及低碳化改造工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或能源托管项目等,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品亮点

  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全年可测

  首创用于均质和非均质、四季可测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及设备,突破季节限制。

  2.准确率稳定性提高约30%,功率模块偏差小于0.5%FS。

  提升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设备的检测精度,确保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及数据稳定性。

  3.应用范围广

  可应用于不同类型建筑的近零能耗、零碳建筑节能检测、诊断评价。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武汉市满庭春MOMA、北京市翠微西里小区等5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5亿元/年

  【图片】北京市翠微西里小区项目

 氛围图:北京市翠微西里小区项目.jpg

  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人工录入碳排放数据的方式时效性差,效率、准确度低,市场类似产品很难适用复杂、多层级组织的碳排放监测及管理。

  创新解决方案

  构建可灵活扩展的多层级组织架构编码体系,开发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统一接入管理和适用于多操作系统的物联中台,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AI等技术,研发多场景融合的碳排放与能耗监测设备,实现碳排放数据实时采集、多维分析、超前预测及精准溯源。

  产品亮点

  1、通讯效率提高10倍

  单点采集传感器数据实现批处理,有效提升通讯效率。

  2、95%以上数据自动量化,节省管理成本50%以上。

  全自动化采集水、电、热、气、油等碳排放数据,实现碳排放数据实时量化,显著减少人工管理成本。

  3、碳排放因子库数据齐全,且可一键生成碳排放报告。

  平台收录2600余项碳排放因子,可根据项目区域、类型、阶段等实时生成多维度的碳排放报告。

  4、施工机具碳排放监测准确率提升50%

  准确识别各种品牌型号机械设备,根据不同振频确定机械设备施工状态,并采用精度小于0.5%FS的超声波进行精准油位监控。

  5、构建精确减排模型

  引入区块链精准溯源,碳排放数据全链路可视,可提供高效的减排方案。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苏州中建国际全球总部、深圳观澜公共文化中心、深圳中建科工大厦、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等1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60亿元/年

  零碳园区智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产品解决的问题

  解决氢能在建筑能源领域规模化综合利用、零碳数据中心余热利用以及多介质、多手段综合储能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太阳能、氢能、地热能、余热等多种低/零碳能源综合利用,结合各种形式灵活储能(电、氢、冷、热),同时利用信息物理融合智慧管控技术,实现零碳供暖。

  产品亮点

  1、零碳运行

  多种低碳能源耦合供暖,可实现零碳运行。

  2、氢能综合利用率约90%

  氢能热电联供首次规模化(640kW)综合利用,整体利用率可达到90%左右。

  3、全年余热100%

  跨季节储热(800kW),首次实现数据中心零碳全年余热、燃料电池余热100%利用。

  4、运行成本降低约20%

  智慧能源管控,动态优化调度,运行成本显著降低。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榆林市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综合能源站等1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图片组】项目案例

  1、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

 经典项目案例2: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实景.jpg

  2、秦创原创新生态城综合能源站

 氛围图3:秦创原创新生态城综合能源站.png

  中深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中深层地热.png

工艺流程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城市采暖、制冷、生活热水能源需求量大,化石能源能耗高、存在污染气体排放问题,并且浅层地热能品位低,易出现热岛和冷岛效应。

  创新解决方案

  依据资源条件,制定符合具体项目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灌均衡水热型系统、无干扰换热型系统以及多能耦合的“地热+模式”。结合区域能源软件,优化系统运行策略。

  产品亮点

  1、无污染气体排放

  利用清洁可再生地热,辅以电能。

  2、 运行成本仅为天然气供暖的25%

  地热储量大,梯级利用。

  3、技术自主

  地下钻井工程、地面供能工程技术全部自主设计,专业齐全。

  4、清洁低碳

  利用采灌均衡水热型技术和无干扰换热型技术,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兰州市七里河马滩东区地热供暖项目、西安市中建悦庐·幸福序地热供暖项目等2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西安市中建悦庐·幸福序地热供暖项目

 西安市中建悦庐•幸福序地热供暖项目.jpg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列产品

原理讲解图:Light A 结构图.png

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光伏组件不美观,安全性差,耐用性耐久性差,转化率低。

  创新解决方案

  结合陶瓷彩釉工艺、汽车玻璃加工技术、幕墙系统性能设计和高效能光伏电池技术,自主研发特种釉料及其加工设备,研发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产品及系统——LIGHT系列轻质光伏组件,可应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

  产品亮点

  1.外观美

  与石材、铝板同外观,表面特殊彩釉工艺技术仿真度高,在国内具有先进性。

  2.结构强

  采用航空级材料背部加强结构,与铝板幕墙同品质。

  3.国际认证

  产品已通过TUV(德国技术监督协会)、SGS(通用公证行)、PID(电势诱导衰减测试)、CE(欧洲符合性)等多项认证。

  4.高转化率

  彩色组件效率高达18%。

  5.轻量化

  最轻可达15.7kg/㎡,减少安装成本。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远东珠海低碳灯塔工厂、深圳中国计量院BIPV项目等11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1、深圳中国计量院BIPV项目

 经典项目案例1:深圳中国计量院BIPV项目.png

  光储直柔综合智慧能源产品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低碳建筑的光伏、储能、配电、控制等设备分散、系统复杂、能效低、安全隐患大、运维缺失、施工繁琐。

  创新解决方案

  打造国内首套集约化、高密化、模块化设计,采用交直流混联、能源柔性控制的光储直柔系统,集“变、配、充、光、储、放”功能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产品亮点

  1.降低损耗5%,绿电利用率提升30%。

  研发应用能源柔性控制技术,高效节能。

  2.AC/DC(交直流转换模块)成本降低30%

  采用交直流耦合技术,多能互补,支撑多策略调度。

  3.高效部署,60天减少到10天。

  模块化、集约化设计,占地小(最小0.72㎡)、高防护(IP54)。

  4.全链监测,3重安全防护,20ms无感知切换。

  电池PACK主动预警,“供电+配电+用电”安全,无惧停电。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深圳市坪地六联小学、深圳市设计大厦等19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千亿产业

  代表项目

  深圳市坪地六联小学项目

 经典项目案例1:深圳坪地六联小学项目.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