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1601
P. 48

46       特别报道 /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 SPECIAL REPORT                47



















































                                                                                                                                                                                                                         一枝独秀的 117 大厦


          大层间位移角达到约 1/76,但仍保持了较好的整体性,关键构                      然大物”有 4 层楼高,就像一个“金刚罩”套在大厦顶部,可                                         把 19.1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泵送上去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混                    地进行,每一条钢梁、每一车混凝土料的顺序都不能颠倒。每
          件基本完好,这说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就算遇                         以确保核心筒内部钢吊件和材料的调运、安装效率,同时兼作                                        凝土需要泵送的高度越高,技术上就越困难。首先对泵送动力                         一个部件由建筑卡车按时运过来,必须放到需要的位置上。如
          到与美国“9·11”同等强度的飞机冲撞,即使有 1 根巨型柱坍                     硬质防护网、防止高空坠物,确保了核心筒内工人、构件及机                                        有要求,中建三局联合中建西部建设采用超高泵送技术,通过                         果某个材料运到的时间顺序不对,比如还没有轮到使用这个材
          塌也可确保大厦不会倾覆。                                        械的安全,工人们可以同时在 3 层核心筒立体施工,每盖好一                                      地面上一台高压泵车,连接一条直径 150 毫米、长 800 多米、                   料就运过来的话,就会造成麻烦。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存放,又
             这“巨人”的“骨架”够重,117 大厦使用的工程混凝土                      层底板模架系统就顶升一层,然后再撑起“四梁八柱”。                                          固定在大厦墙体、直通楼顶的泵管,以相当于 150-180 倍标准                    不能立即使用,就会导致交通堵塞。因此事先的准备工作显得
          总量达到 54 万立方米,钢筋总量 13 万吨,钢结构总量则达到                        1991 年出生的方圣锋可能是对这栋大厦从无到有、拔地而                                   大气压的压力,“将混凝土如出膛炮弹一样”,泵送到高处,                         尤为重要。建筑的设计图纸和工程规划都必须非常细致,并且
          15.3 万吨。因为单节的钢构件之间主要靠焊接连接,117 大厦                    起过程最有感触的人。作为顶模小组的组长,他在位于大楼顶                                        然后通过布料机送至要浇筑的模板内。                                   被仔细审查。所有建筑材料都需要事先预定好,及时待用。
          现场焊接量巨大,焊缝填充量 1000 多吨,所用焊丝连起来能                      端钢平台不足三平米的操作室里,带领着 4 名顶升小组成员操                                         混凝土的成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它“能上去”                           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让真实地再现、调整建筑设计,模
          绕地球 3 圈。                                            作了顶升模架每一次的顶升任务,从 2013 年 3 月 23 日首次顶                                还不堵管。这个技术难题让中建设立了“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                         拟施工进程变得更加容易。
             这些数以万吨计算的材料是怎样一点点垒高的?                            升开始,春夏秋冬,寒暑变化,800多天里,大楼从地面上一点点、                                    大楼”混凝土泵送实验基地,从 2014 年 3 月开始每天进行不                        BIM 系统的全拼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
             能吊起大型重物的塔吊就好比是大楼建造的手臂,它们安                        一点点拔高天际。2015 年 8 月 16 日,第 124 次,也是最后一                              少于 8 次的外加剂组分试验。经过 2000 余次试配研究混凝土                    筑信息模型”。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
          装在结实的核心筒和巨型柱外侧,负责大型材料的吊装。而负                         次顶升任务完成,他“引领”着大厦升到了 579.595 米的高度。                                  的性能参数,最终自主研发出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有效解决                         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能够将建筑项目生命期
          责运送施工人员、中小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机具的施工电梯和                             “从最初的 7 天修建一个结构层到现在最快 2 天一层,我                                  了工程混凝土泵送高度高、高强混凝土粘度大、低强混凝土易                         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都直观化地显示在同一个信息模
          通道塔则像是大厦的血管,将人、机、料最终经由这里送进大                         是真正见证了大厦的每一天。”                                                     分散、高层泵送流动性损失大、冬季抗冻性能要求高等技术难                         型上。让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以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
          厦各就其位。                                                                                                                 题,填补了超高层泵送领域多项技术空白。117 大厦的 621 米                    遍使用。
             而保障顶层施工人员安全的工作交给了中建三局自主研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到摩天大楼建造                                           泵送高度也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进入 BIM 系统,你能在电脑上看到 117 大厦的三维模型:
          发、获得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的全国面积最大的核心筒顶升模                         中将要面临的其他一些问题。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到摩天大楼建造中                        密密麻麻的设计线条、一幅幅彩色三维图,准确勾勒出 117 大
          架系统——“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系统”,简称顶模系                                                                                            将要面临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在建造过程中工期的重要意义。                        厦的“脉络筋骨”。图中有一些显眼的“红色”,是软件检测
          统。这个长 35 米、宽 32 米、最大高度 21 米、重约 1100 吨的“庞                因为是建造新高度,很多难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实验解决的。                                       大多数时候,摩天大楼的建造都必须按照时间表分毫不差                        出的模型存在的一些专业碰撞点,比如机电管道与结构钢梁碰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