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602
P. 15

12  视点 / VIEWPOINT                                                                视点 / VIEWPOINT            13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建筑将企业愿景确定为“致
                                                                       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
                                                                          这句话事实上明确了“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答
                                                                       案是“投资”和“建设”。这要求我们不能左顾右盼,
                                                                       必须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这两个主业,成为投资和建设
                                                                       领域的领先者和创新者。
                                                                          “最具国际竞争力”则明确了“我们在什么地域
                                                                       经营”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的要求。显然,
                                                                       在全球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固守一
                                                                       隅,中国建筑必须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这
                                                                       是因为:一是通过跨区域经营可以分散市场风险;二
                                                                       是通过全球化竞争,可以让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
                                                                       己的优势和劣势,使自己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从而持续保持清醒,持续具有奋勇争先的斗志。
                                                                          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存续、发展和壮大,不仅取决于内部管理,更
                                                                       加取决于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于顾客需求的响
                                                                       应速度和响应程度。如果说昨天我们谈及企业管理,
 一些远离市场的工作人员闭门造车的纸上谈兵之作,关键在于  品日趋多元化,经营区域跨省甚至跨国之后,就必须  中国建筑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就愿景和使命重新进  更多关注的是管理学过程学派的“计划、组织、领导、
 各级管理者怎样看待、理解和实施它。  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一幅界定和引领企业“在  行了反思和完善。                  控制”;那么今天我们谈及管理,则必须要提及企业
 从一个具体参与者的角度而言,我的理解就是,规划绝非  什么领域、什么区域、为谁、如何、提供什么样产品  所谓使命,就是回答“在什么领域为谁做什么样的贡献”  的使命、愿景、战略、盈利模式等与市场、顾客息息
 仅仅是工作人员的一份书面工作结果,而应该是企业主要管理  或服务”的蓝图。  的问题。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中国建筑将企业使命确定为“拓  相关的问题。
 人员,尤其是那些对经营结果承担直接责任的高层管理人员,  在这些问题没有思考清楚之前,任何贸然的行  展幸福空间”。
 静下心来,共同讨论后形成的未来行动方案。  动都是不可取的。而战略规划,正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这句话时刻提醒公司各级管理者: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投  战略规划如何具体化?
 实际上,通过规划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  基本思路,也是我们采取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  资”和“建设”业务,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顾客”,
 路径、安排合理的资源配置,当然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但是,  如果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已经形成这样一种自觉  也就是要赢得更多的顾客。顾客购买的不单单是我们的产品,  在确定了事关企业“整体、长远、基础”的一系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规划确定下来的内容,绝非不可改变。  的“战略意识”,并据此进行决策或者采取管理行为,  更重要的是购买“需求的满足”。这种需求的满足,不仅体现  列问题,明确了企业的“产品、顾客、市场”之后,
 诚如德鲁克所说,战略规划是思想而非预测。因此,相对于规  那么企业实际上已经处于“战略管控状态”,战略规  为产品的质量,还有生产过程中的服务,以及企业作为社会公  企业管理者接下来便要面临如何使其具体化的问题。
 划文本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规划的讨论、编制以及过程当  划的深层次目的便已然达到。  民所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我们提供给包括顾客在内的所有  一是确定目标。
 中达成的共识,在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形成“战略思维”和“战  利益相关者的“幸福空间”,既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也是一                在确定了公司的行业、业务和顾客之后,就要把
 略意识”,从而决定“今天必须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哪些准备工作”。  我们是谁?  种精神层面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业务实施当中,处理好“生   企业使命、愿景这些基本定义转化为各种目标。否则,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今天的中国建筑,如同一位已入而立  产”和“服务”的关系,处理好“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这些使命、愿景不过是一些华丽的辞藻、空洞而无法
 之年的中年人,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不能再像初入社会的懵懂  在德鲁克看来,为“我们是谁”这一问题提供  处理好“产品”和“需求满足”的关系,处理好“物理”和“心理”  实现的梦想。
 学子,仅凭一腔热血去拼闯,而应该冷静地规划、审慎地探索,  答案,是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回  的关系,处理好“商业”和“伦理”的关系,处理好“内部管  “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希望不同层级的企业,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事先的、理性的规划。  答“我们是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地说明企业的  理”和“外部拓展”的关系,处理好“客户”和“员工”的关系。  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在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点领
 一个企业在规模较小时,可以灵活调转方向,甚至“打一枪、  使命和愿景。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企业外部、  这就是“拓展幸福空间”的内涵所在。  域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目标
 换一炮”,正所谓“船小好掉头”,但随着规模逐渐扩大,产  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去寻找。  所谓愿景,就是回答“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问题。  (合同额、市场份额)、创新目标(产品和服务领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