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建设祖国的征途中勇担使命、精铸匠心,练就“火眼金睛”。这群新时代工匠用行动展现初心本色,擦亮实干底色,拓展幸福空间,他们就是中建安装南京华建公司无损检测队。近日,在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上,该团队夺得无损检测专业团体第一名,其中,樊鹏飞、张贺鑫、徐彬彬分别取得第一、第三及第六名的好成绩,展示出中国建筑在“检测调试”领域的金名片。
隔空绘制“沙画”解剖图
无损检测员常被称为“钢铁医生”,他们在不损坏钢铁设备的前提下,完成对设备的“体检”。60℃高温的钢梁表面,他们要在上面坚持两小时进行焊接作业;几十米的高空,腰系一根“生命线”,他们踩在2米宽的钢梁上健步如飞,检测高空焊口和钢梁下翼板焊缝;国外专家都连连摇头的施工工艺,他们日夜攻坚,打破技术壁垒,研发了18项国家专利。
“90后”无损检测员徐彬彬,他所从事的原油储罐项目磁粉检测工作,是根据焊缝内部结构走向,将焊缝磁化后,用磁粉在试件表面绘制出一幅“沙画”解剖图,根据图形判定结构内的缺陷。储罐进出只有一个人的空隙,在密闭空间内人无法直立行走,只能蹲下一点点挪动。夏天罐内温度可达50多度,检测人员除携带仪器设备外,还需带上人丹和藿香正气水,防止中暑。“有些原油储罐内部有好几层楼高,作业只能在外挂滑车上进行,悬挂在最顶端往下看,一般人都会心慌腿软,影响作业精度。”徐彬彬说,他在高空推滑车前进时还要保持平稳匀速,遇到刮风下雨天,滑车摇晃得厉害,更让人提心吊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徐彬彬每天至少进行八小时作业,检测焊缝百余米。
2018年国庆,华电至实友蒸汽管线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樊鹏飞临危受命,需在4天内和同事完成100道固定焊口检测。暗室评定底片、现场点口、通宵进行射线检测……那4天里,他们每天只睡4小时。
在现场作业时,因作业场地穿过村庄和道路等人员密集地区,为避免造成辐射危害,樊鹏飞决定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的TOFD检测仪器对部分板材和管材进行焊缝检测。TOFD检测作为检测新技术,能更精准地检测到管道弯头焊缝等不易检测的位置,缺陷检出率高。但检测手段的改变,涉及到一系列器材的变动和改造问题,怎么办?樊鹏飞自己动手,短短2天内完成了支架、扫查架等相关设施的改造,并制定出TOFD检测方案,首次在项目中成功进行TOFD检测作业,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准度。
“对症下药”找准病根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建安装检测调试“名片”也随着机电安装、石油化工等主业“走出去”。
在三峡巴基斯坦风力发电项目无损检测过程中,由于风塔塔架为不等厚焊接,筒体呈锥形,焊接过程经常出现近表面气孔,筒节两端的焊接接头表面极易出现裂纹,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胡移山带领超声波检测团队,通过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手段,逐一对比焊接瑕疵,发现质量缺陷20余处。通过整改,业主和监理在现场抽查了6天,未发现一例问题。
胡移山说,“我们‘钢铁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分析病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缺陷返修过程中,胡移山通过给焊缝做手术,切开病灶,分析不同种类的缺陷呈现的超声波形,总结出塔筒所有类型缺陷的波形图样,他还牵头编写了《风力发电塔架无损检测工法》,“以前感觉模棱两可的缺陷,现在能迅速判定其类型,精准又高效,”工友们提起这项工法赞不绝口。
打造无损检测“梦工厂”
孔元元是南京华建检测工程项目部经理,5年间他带领团队先后多次参加省部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从参赛团队组建,到落实训练具体工作,他有一套详尽的培训方案,被队员们称为“孔经理的武功秘籍”,一个个“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从这座“梦工厂”诞生…….
2014年,他带领团队开发TOFD检测运用技术,一年就完成了TOFD检测设备配置、技术人员培训考核、TOFD检测专项资质增项等工作。2015年至今,孔元元的团队累计完成了约3.5万米焊缝的TOFD检测任务,射线拍片约14万张。“检测工作不仅需要精工至臻的技术,更需要永不懈怠的责任心,严把工程质量关,是我们的初心,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安装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装备和技术一流企业是我们的使命。”孔元元说。
如今的南京华建从一个小实验室已成长为涵盖无损检测、电气、仪表、空调调试、热处理、理化试验室、调试技术顾问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检测机构,培育了一批批年轻的新时代工匠。
在中国尊、深圳会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都机场、徐州地铁等地标项目,经过“钢铁医生”诊断的“电气血管”,通气、通电后,为建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国家奋进的“大图景”中,几代中建检测人勠力奋进,将精诚匠心凝聚于无数精品工程中,为“中国标准”“中国质量”传递强劲脉动。(中建安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