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随着车辆缓缓驶上桥面,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六局承建的浙江省金华市金婺大桥(以下简称“金婺大桥”)正式通车。
金婺大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核心区的宾虹路,呈东西走向,全长709米,主桥宽40米,双向六车道。主塔为独塔斜拉桥,其塔柱采用竖向转体施工工艺。
科技建造
竖向转体创新高
金婺大桥拱形钢结构主塔重2148吨,为降低高空作业风险,综合考虑线形可控,焊接质量控制、施工方便等因素。项目团队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对比传统“竖向逐节拼接工艺”,最终采用整体竖向转体施工工艺。
金婺大桥主塔为82.4米的拱形钢结构,项目团队首先在桥面上完成主塔卧式分节拼装,然后在支架上拼装压杆桁架,完成拼装并焊接后,利用8台350吨牵引索连续千斤顶,2台350吨背索连续千斤顶,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采用液压同步牵引确保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2022年4月14日,历时52个小时,金婺大桥主塔以2530吨的转体重量完成90度竖向转体。
精益建造
拼装滑移显成效
金婺大桥主桥设计为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总长265米,钢箱梁长180米,混凝土梁长85米,钢箱梁共分为21节段,总重3389吨。其中最大节段梁重280吨。
由于项目位于金华市中心城区,施工空间狭小且钢箱梁无法整体运输至现场。项目团队进行了充分研究不断优化拼装技术,最终提出钢箱梁现场组拼滑移技术,该技术采用分段运输,现场拼装,分段滑移的施工工艺将拼装场地和滑移轨道进行结合解决了场地狭小、运输、拼装等难题。
智慧建造
BIM助力保履约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搭建施工模型,将每个结构物的构件组成,通过“碰撞检查”提前发现构件间的冲突,形成碰撞检查报告,进而优化施工工序。
通过可视化、模块化、协同化、一体化模型设计,项目团队优化技术交底技术指导和施工方案成功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履约。
绿色人文
点绿成金出效益
项目团队秉承绿色建造理念,采用超高韧性STC混凝土进行钢梁桥面铺装,大幅提高桥面结构刚度,降低自重、改善抗疲劳及抗震性能,降低钢材用量和钢桥后期维修成本。
因为大桥横跨金华市的“母亲河”武义江,建设过程中对江水的保护尤为重要,项目利用无人机设定自动巡航路线定期对建设区域进行航拍,实时回传航拍画面,全过程动态监督水域环境,项目还通过MATLAB处理技术生成油污扩散轨迹模型,辅助项目快速制定油污处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对武义江的污染破坏。
作为武义江上的重要交通枢纽,金婺大桥通车后有效提升金华城东西向交通通行能力,为促进东西城区经济协同发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企业文化部、中建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