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建印记】中建六局桥梁公司:嵌进“绿宝石”的“银色丝线”

发布日期:2023-04-28
【字体:打印

  在文莱,有四分之三的国土被广阔无垠的森林覆盖着。位于东部的淡布隆区则是原始森林的集中地,这里有大片未经人类污染的原始雨林及丰富的稀有保护动植物,被誉为文莱的“绿宝石”。层峦叠嶂的峻峰,郁郁葱葱的植株,潺潺流动的溪水……这一切未经修饰的原始面貌,正是淡布隆原始雨林的天然写照。

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通车1).JPG

  淡布隆国家森林公园又称乌鲁淡布隆国家森林公园。“乌鲁”在马来语里意味着遥远,在以前,想要从文莱本土到达遥远的淡布隆并非易事。由于历史的原因,淡布隆区成为游离于文莱本土之外的一块飞地,日前已经通车的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则在历史上首次把文莱本土和淡布隆区从海上连成一体,其中中建六局承建大桥的CC4标段荣获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大桥启用助力文莱发展

  文莱陆地被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淡布隆区游离于文莱本土之外。文莱淡布隆大桥启用前,每天有数千民众,不得不乘船走水路或穿越陆地国境往返两地。“在大桥开通前,淡布隆的居民去首都非常麻烦,乘船走水路效率低下,走陆路又必须过境马来西亚,需要通过4个边境检查站。”文莱当地媒体报道。

  文莱人喜欢开车出行,但之前没有桥,靠水路往返于首都和淡布隆区的人们只能在两边码头各停放一辆车,十分麻烦且耽误时间。往返两地的汽船不大,但是赶上高峰期要坐二三十人,拥挤且汽油味道重。7文币(约合35元人民币)一张的船票,对于经常往返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012年,文莱苏丹在其66岁生日当天,提出了建设一条连接文莱本土和淡布隆区的跨海大桥的设想。2015年8月,中建六局在与多家国际知名承包商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夺得淡布隆跨海大桥CC4标段的施工权。

  2016年1月16日,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亲自为大桥的开工培土奠基。当地媒体《文莱时报》评价称,众人瞩目的淡布隆跨海大桥对文莱具有关键意义,它首次将被马来西亚林梦地区分割的两块国土重新连接在一起。

  如今,已经竣工的大桥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鸟叫虫鸣不绝于耳,时不时还能看到正在觅食的松鼠、巨蜥等动物。大桥的施工没有影响这里原有的生态环境。站在海边眺望,大桥由北至南,如巨龙一般横卧于静静的文莱湾上。

绿色建造彰显中企实力

  这座起于文莱本土,横跨文莱湾,终于淡布隆区的跨海大桥全长30公里,其中中建六局承建的约12公里的CC4标段是整个大桥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最高的标段,曾让无数国内外同行望而却步。

  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大桥采用英国标准建造,施工方案必须在文莱政府的EIA(环境影响评估)框架下进行,对环保的要求极为严格。项目部结合文莱政府的环保要求,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安全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不触碰沼泽地面,不破坏雨林植被,全部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作业,简而言之就是在桥上建桥。

  项目所需的预制构件全部在国内生产,然后船运至文莱进行现场拼装。形象地说,就是用“搭积木”的方法“拼”出一座大桥来。前方“搭积木”,后方“造积木”。把施工现场搬到工厂车间,不仅释放了现场场地,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粉尘、泥浆等建筑垃圾对原始森林环境的影响。

  “淡布隆沼泽地高架桥施工,这种高难度的活只有中国人能干!”文莱发展部长苏海米到项目观摩时赞叹道。

  为了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八名环保专业大学毕业生组成的环保团队。文莱达鲁萨兰大学环境研究专业毕业生黄琳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她说,在森林里施工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家园的侵犯,这是一切环保工作的出发点

  淡布隆原始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最常见的动物包括鸟类、蛇、鳄鱼、猴子和青蛙。为了确保动物不受施工干扰,环保团队针对每位新进场工人都要开展严格的环保培训。甚至要做到施工产生的噪音,不能影响森林里猴子的休息。

  根据文莱《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人类对森林里的任何动物都不能伤害,目击到野生动物,要随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据现场工人介绍,目前出现比较频繁的是各种蛇类,它们时常会冒险进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所有人都不允许碰他们,要让他们自己离开。之后项目部还要立即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

  除此之外,对森林里野生植物的保护也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孟加拉国主管MdSabujHowlader说,工人们已被告知保持文莱原始森林的完整和清洁的重要性,如果大桥施工区域50米外要进行清表,或者机械设备对树木造成了损坏,都必须立即向政府林业部门汇报。

带动经济拓展幸福空间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作为文莱第二大行政区划的淡布隆区,人口只有八千人左右,不到全国人口的五十分之一,大部分居民选择了去交通更为便利、发展机会更多的文莱本土生活和工作。淡布隆区坐拥文莱最大的自然景点国家森林公园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热带雨林风光,但是同样由于出行的限制,淡布隆区的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导致旅游业一直未能成为文莱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如今随着淡布隆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淡布隆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淡布隆区的一些居民也开始计划将自己的房子打造成供游客暂住的民宿。“大桥将原有路程缩短了70公里”,文莱旅游局副局长萨利娜对媒体表示,有了大桥,游客前往淡布隆国家公园就非常方便了。“大桥通车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助力推动文莱经济实现多元化。”当地居民哈吉玛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喜欢去首都找工作,劳动力短缺成为进一步发展度假区的障碍。但是随着大桥的通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淡布隆跨海大桥的建设为淡布隆区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司机Wandi曾经一度在家待业,如今他不仅在首都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还介绍自己的弟弟和朋友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司机Lee则由于掌握修船技术,被项目部雇佣到维修队工作,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目前,他把自己的一双儿女均送到了文莱华语学校读书,他说,希望他们以后也跟着中国人做工,因为“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

  项目开工以来,累计为当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为了实现属地化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项目部每年都会参加文莱当地的就业招聘会,定期组织文莱的高校师生到项目观摩学习,并且与文莱高校合作,为当地大学生提供了累计近百个实习岗位。

  从高空俯瞰建设中的文莱淡布隆大桥,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拂过淡布隆这块绿光莹莹的宝石,鬼斧神工般与大自然浑然天成。2020年3月,这块“绿宝石”融入文莱本土的怀抱。这一座从文莱湾上拔起的跨海大桥,托起了文莱新的发展希望。(中建六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