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个月拍摄制作,中国建筑与环球网联合推出4集多语种系列故事片《跬步千里》,在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博茨瓦纳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用当地人讲当地事的方式,记录了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民众幸福感的显著提升,见证了南方国家学习吸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跬步积进迈向自身现代化的真实成效。
第一集一起走进斯里兰卡中部17公里水渠项目,看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如何依托技术和经验一步步改善生活。
斯里兰卡中部,大片梯田,拥有适宜的光热条件。但每当旱季来临时,原本丰盈的河水会缩成几个小浅滩。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当地农民一年仅可种植一季水稻。
为此,斯里兰卡政府规划了马哈威利水安全投资计划,通过新建水渠、完善供水网络,将南部地区的水调到北部缺水地区,其意义和作用类似中国的“南水北调”。中国建筑承建的斯里兰卡中部17公里水渠项目是该计划的重要分支、西北供水线的关键线路。
随着水渠项目的建成,水渠覆盖了加莱韦勒镇周边的10个村庄,可灌溉农田近400公顷,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目前,水渠上游地区已经通水,汩汩清水可以沿着4米多宽、2米多深的明渠直接流入农田进行灌溉,农民们一年可以种上三季水稻。
水渠项目建设包括主水渠、涵洞、道路、绿化、隧洞及沿线的桥梁等。该项目工程范围内有两段横贯大象保护区,建设团队规划设置了大象穿梭水渠的通道,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前一季水稻只能收1700公斤大米左右,改善灌溉后,相信产量能达到约2100公斤,增产20%。”来自斯里兰卡中部地区的比蒂森感叹道。孩子们也许愿“希望全世界都能吃到我们家种的粮。”
(企业文化部,中建国际,中建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