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六局发展公司承建的惠州市惠阳区屋顶光伏资源存量盘活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在惠阳区疾控中心、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楼顶,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电闸合拢,仪表盘上数字跳动,项目团队顺利完成首批施工点位并网调试,输送出“第一度绿电”。
惠阳区光伏资源存量盘活项目共涉及219家单位537个施工点位,拟利用惠阳区21.81万平方米存量屋顶资源,打造15.2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站。首批并网标志着惠阳区分布式光伏建设迈入发电运营阶段。这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达到了单位用电优先,富余电力反哺公共电网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屋顶铺设光伏板对建筑物屋顶荷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项目施工地涉及诸多老旧建筑,为此,项目团队在施工前进行了严格的荷载计算和结构鉴定。为让老旧房屋满足光伏电站荷载要求,项目团队将原设计配重式支架优化为无配重轻量化支架,既确保了安全,又不影响发电效率。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充分挖掘辅助光伏电站建设的“黑科技”,实现了数智化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无人机测绘、AI辅助设计、奥维互动地图、云筑工匠等工具,成功解决了建设点位分散与施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将运营管理人力成本降低了15%。
在能效提升方面,项目深度应用“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项目总工程师杨兵介绍,“MPPT控制器可实现智能跟踪,可以实时监测外部温度及太阳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进而动态调整电路,检测光伏当前的电压电流,自动跟踪太阳能阵列最大功率点,有效提升发电效率30%以上,真正做到让每一缕阳光‘颗粒归仓’”。(中建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