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现为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任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巾帼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好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荆楚工匠”、中国建筑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等荣誉,先后在“海峡两岸暨香港职工焊接技能竞赛”“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铜牌。
工匠要干一行、专一行
李云飞出生在湖北鄂州的农村。中专毕业后,她先后干过收银员、售货员、缝纫工等,最后在中建钢构干起了焊工。
焊接是个力气活,经常要爬上爬下,很多男工都吃不消。夏天焊接高温掺杂着烟尘,男工们可以敞开衣服,她却只能不停给自己灌水。一天下来,衣服上结了一层盐霜。焊花飞溅,烫的浑身是伤,汗水流过,疼的直掉眼泪。但靠着坚持,她在这个行当里干了下来。
在钢构,李云飞看到了焊接大师们对技艺的执着,更坚定了她技能成才的决心。跟着他们,她也渐渐成了班组的多面手,先后几次获得公司五大焊工表彰。2019年,她与同事通过比武成为湖北省代表,赴台湾高雄参加海峡两岸暨香港职工焊接技能竞赛,在近40名选手中,打入了前三,获得铜牌。
凭借扎实功底,李云飞先后参与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马来西亚标志塔、塞尔维亚萨瓦桥等国内外知名项目建设,她所在的车间、班组也先后2次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2022年,车间承接马来西亚KLCC项目时,钢材屈服强度达690兆帕,是行业通用钢材强度的2倍,最大板厚200mm,一条坡口的焊缝就要焊200多道、累计20余层,而且是欧标标准、相控阵探伤检测的苛刻要求。面对业内极其少见的难题和海外客户的重托,李云飞与13名焊工历经14个夜晚、21次实验,找定焊接工艺参数,确保了构件出海船期,创造了建筑钢结构行业首次高强钢超厚板应用的范例,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客户的众多好评。
工匠要勇于创新、传承技艺
2021年,公司成立了“李云飞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建在班组一线的优势,她与同事围绕焊接工艺革新、精益化运营等,提出小车气保焊填充盖面等金点子9项,参与试验转化工法专利7项,解决边角余料回收再利用、气保焊飞溅打磨耗费人工等问题,累计降本达810万元,其五小成果也获评“湖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工作室还培养了包括10余名女焊工在内的焊接人才60余人,其中2人获评湖北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荆楚工匠。女焊工孙亚丽、张娜,“00后”焊工李志涛,都已成为车间的主力。更令李云飞振奋的是,她的师傅李荣清的技能工作室被人社部评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匠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今年4月28日,李云飞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并登上主席台领取荣誉,这让她倍感自豪。
湖北农村走出的她,加入中建后凭借焊接技术彻底改变了生活。从25岁到37岁,李云飞在钢构已经12年了,也见证了钢构武汉厂从2013年建成点火,到今年桥梁智能生产线的投产使用。她格外珍惜公司提供的职业平台,始终将“做好焊接”视为本分。她深知,正是公司的培养,才让像她这样平凡的力量被社会看见,从乡村小径一路走向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李云飞说,“由衷感谢党和国家的新时代政策,感谢集团与公司为女工成长成才、创造价值提供的广阔舞台。未来,我将发挥好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团结车间更多女工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技能成才,将个人梦想与人生价值融入焊接工艺革新和智能化工厂建设的进程中,助力钢结构建造变得更容易、更智能,让更多女性能够走出贫乏、走向精彩,在大国建造的靓丽名片上镌刻巾帼荣光。”(中建科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