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间,在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下,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他穿着反光马甲,手持施工图纸,目光坚定而专注。他是杨鹏超,一位从河南鹤壁山区走出的“90后”农民工,用十余年的奋斗,完成了从施工“小白”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华丽蜕变。他的故事,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写照,更是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的璀璨绽放。
边“搬砖”边“啃书”的工地建设者
杨鹏超出生在河南鹤壁一个山村,19岁那年,他中专毕业后随波跃入建筑业农民工大潮,干过施工员、试验员、技术员等岗位,机缘巧合,跟随分包单位来到了中建集团工地,规范的管理让非专业出身的他压力陡增。专业知识不足、学历低,处处碰壁,吃尽苦头后的他才知道,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善于学习。
趁着中国建筑对产业工人重视、培养的东风,从小山村走向大世界的杨鹏超,发现从事建筑行业不仅可以从经济上“支援”家里,还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杨鹏超倍加珍惜,也倍加努力,慢慢热爱上了建筑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升学历、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争做与中建同向同行的一分子。于是杨鹏超白天穿梭在现场,学习积累施工经验,晚上在办公室苦读规范和教材。凭借山里人特有的踏实坚韧、朴实专注,5年间,杨鹏超从一个连图纸都看不懂的施工“小白”,先后考取了土木工程本科学历,拿下了建造师执业资格证。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一路逆袭的他,用奋斗完成了自身的精彩“蝶变”。
边“摸索”边“打仗”的新手总工
2021年,中建四局推行“雁阵计划”,杨鹏超有幸入列第二梯队,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后,他被任命为安徽芜湖一个新开项目皖江学院项目的技术总工,项目体量较小,但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切身体会,让他深感助力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重大。一方面,项目要赶开学节点,工期一点耽误不得;另一方面,头一回“挑大梁”,杨鹏超身边都是校招进来的高材生,心里难免会打怵、焦虑。好在企业的有力支援、同事的精诚团结给了杨鹏超莫大的底气。依托公司的专家指导小组、创新实践平台,他带着团队连续奋战6个月,50万字的施工组织设计五易其稿,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杨鹏超带着团队摸着石头过河,把项目干成了省级示范工地,获得了业主方的大拇指、政府的感谢信。
边“总结”边“输出”的领读讲师
从“工友”到“总工”,他深知如今的一切,都离不开身边像他一样默默付出的同事和工友,心中总想着帮助他们做成一些事情。在企业的指导下,他牵头成立“杨鹏超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了农民工技能提升站,开设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工程测量等课程。作为读书班的“领读人”,杨鹏超发动项目上的00后,一起给项目工友讲授实操课。如今,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30多名徒弟,活跃在企业的各个项目,创造着价值。2022年的杨鹏超,以产业工人的身份当选芜湖市人大代表,他认真调研履职,在芜湖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培养新时代产业工人、建筑业产业链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建筑行业农民工“代言”,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杨鹏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时,他说:“最让我高兴的并不是奖章,而是台下工友们的掌声——这枚奖章,是颁授给千千万万自立自强、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劳动者的。”
感恩时代的机遇,感恩企业的栽培,感恩与奋斗者同行。杨鹏超始终牢记自身肩负的“拓展幸福空间”责任使命,持续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建造好一个个的精品工程、贯通起一串串的奋斗足迹,在平凡中闪耀着奋进的光芒,用奋斗创造价值,以精诚书写精彩。(中建四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