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1501
P. 44

42 记忆 / MeMORIes






                       At Beginning Of Expanding

                       Overseas Business


                  “大海外” 之初






                                                                                                                                          中建在科威                         1979年9月,与中建在科威特                                 张恩树在也门工地
                                                                                                                                        特的住房项目                          第一个代理人胡拉菲总裁及中国
                                                                                                                                                                        驻科参赞程普(左)在一起

                       新    年伊始,我们探访了中建总公司首任总经理张恩树,这位已
                            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缜密地为我们讲述三十
                       余年前,公司成立,走出国门,“承包”世界的最初历程。让我们在
                       感叹“大海外”之初,艰辛不易的同时,也对一代又一代始终坚守梦
                       想、执着开拓的中建人心生由衷的敬意。                                                                                        讨论时,有人就提出,中国不是资本输出国,出                                   “主动出击”,一方面是函电联系,通过我驻外使领馆,发
                                                                                                                                 去承包工程是靠劳动力干活,哪能要钱?最后,                               放公司简介和宣传资料,疏通渠道;另一方面在有发展前景的国
                       从“援科办”到“小中建”                                                                                              我们只好借了两万美金,买机票、租房子。                                 家和地区设置窗口,先后在日本、法国、联邦德国、香港、澳门成
                          1979年,科威特的财政大臣胡拉菲访问中国,时任党中央副                                                                              工人们走出国门后,生活习惯上不适应,家                              立了办事机构。
                       主席的李先念接见了胡拉菲,胡拉菲邀请中方参与科方的住房                                                                               属又不了解,还曾闹过笑话。在一次对外劳务合                                   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我们就输出劳务。在伊拉克贝吉炼油
                       建设工程,李先念副主席认为,这是为国家赚取外汇的好机会,                                                                              作中,外方让中国工人同等就餐,每人每顿饭有                               厂工程上,为日本千代田株式会社提供了上千名的劳务。在劳务
                       指示要在科威特开展业务。                                                                                              半只烧鸡、一个水果、面包和黄油管够,外加一                               输出的基础上有机会就开展工程承包。继在伊拉克拿到了几个
                          韩光和汪道涵同志联名向国务院报送了一份《关于拟开展                                                                              瓶矿泉水。一名湖北的工人写信回家,说没有饭                               大型工程之后,又在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也门等国家取得
                       对外承包建筑工程的报告》,李先念副主席批示:“动作快,见                                                                              吃,导致几十名家属联名上告,说我们是“人贩                               了进展。
                                                                                         张恩树近照 
                       行动”。                                                                                                      子”,把工人骗出去,不给饭吃,专喝凉水。                                    随行就市,灵活经营。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必须适应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习惯了对外经援的模式,没有商业                                                                                打开局面靠人才,但当时适应市场竞争的                               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严格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法则办事,这就
                       承包的意识,报告获批后,在建委属下成立了“援助科威特办公                        目的实施。                                                 各类人才极度缺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懂外                                要求我们了解有关信息,熟悉承包规范、汇率、物价、支付方式
                       室”,外经部和建委联合派出局级干部与科方谈合作:“中方同                            当时,我担任总公司总经理一职,除负责                                语的不懂工程,懂工程的又听不懂外语;懂技术                               以及当地的法律规定。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如
                       意为科方建房,但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希望你们能明确提出                        全面工作外,重点分管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经                                  的不懂法律,懂法律的又不懂业务。在对外合作                               提供劳务、包清工、分包、联合承包、独立承包以及发展房地产
                       建设计划,以便列入我们每年的计划中。”                                 援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中,外方是“一顶三”,而我们只能是“三顶一”。                             业务等等。
                          科方随即反对:“我们谈的是商业承包行为,不是与中国政                           虽然我们有一批多年从事经援的干部,有                                                                                        经过大家的齐心努力,到1986年,总公司驻外的直属分支机
                       府打交道,希望你们变成企业。”                                     建国后经过多年锻炼的建筑队伍,但对于国际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构已达24个,累计成交额27亿美元。在当时国际250家大型承包
                          由此,在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属下,成立了中国建筑工程公                        市场商业承包业务,是十分陌生的。中建对外                                     面对重重困难,我们没有气馁,而是想方                               商中,已经跻身于国际大承包商的前列。
                       司,这就是老一代中建人常常提及的“小中建”,中国建筑也开                        承包的起步阶段,可谓困难重重。                                       设法求生存,求发展。                                              中建是国内最早搞对外承包工程的公司,算是第一个“吃
                       启了对外承包的漫漫征程。                                            国际上,恰逢两伊战争爆发,加上世界经                                   “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是我们的                              螃蟹”的人,我们走向国际竞争的最初阶段,任何事都没有绝对
                                                                           济危机的影响,石油价格暴跌,企业倒闭,一些                                 措施之一。                                               的把握,也无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人去闯,在不断的闯荡中摸
                       艰难起步                                                大型建设项目纷纷停建、缓建,国际建筑市场                                     “走出去”,即充分利用过去对外经援中                               索,一点点开创和积累。
                          1982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国家建工总局撤销,按照政企                     明显不景气,世界范围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                                  建立起来的关系,实行由政府间的援助到商务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也最早受益于国际市场,除了为国
                       分开的原则,将其一部分行政职能,划归新组建的城乡建设环                         承包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会谈之间的转变。派出人员到各个国家和地                                 家赚外汇,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眼界
                       境保护部,将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划出,成立一个具有集团企业                            从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走向国际市场,最                                区,广泛接触开发商,洽谈业务,并首开记录,                               开阔、懂经营管理,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中青年人才,为中建的做
                       特征的大型联合企业,定名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头疼的是各方的思想观念都跟不上。比如劳务                                  在科威特、北也门、泰国等国家拿到了项目。                                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总公司按照人财物统一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实行独立核                        输出初期,曾一度存在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请进来”,即以总公司的名义,先后邀请                                  从对外经援,到独立走向海外市场,再到如今的“大海外”战
                       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独立经营自主权和独立的法人地                        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劳务,是让外国资本家剥                                  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等多家厂商来中国,对我                               略,中建算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建筑企业市场化强企之路。
                       位。既承担国内的勘察设计和工业与民用工程的施工任务,又                         削中国工人的想法。                                             们的资质和实力进行考察,加深了解,增强信
                       负责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同时还要负责对外经援项                             搞对外承包需要经费,但当时国务院开会                                任,为合作创造条件。                                                                   本文由本刊记者根据张恩树口述整理

                                                                                                                                                                                                                                        43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