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增效 向绿而行】践行“双碳”战略 “绿色”建造跑出“光”速度——中建三局参建的全国最大单体“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冲刺投产

发布日期:2023-07-18
【字体:打印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建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天津长芦海晶盐田上,中建三局参建的天津华电海晶10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是全国最大单体“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同时也是天津市首个百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中建职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以匠心品质助力“光伏强国”建设。

8089c823ff03bfc2a7edd7f6b88f260.jpg

  匠心铸就 打造国家级光伏基

  翡翠般碧绿清澈的盐田水面上,一道道蔚蓝屏障筑起,阳光透过云层,晶蓝色光伏组件熠熠生辉。天津华电海晶10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占地约2万亩,规划装机容量1000兆瓦,一年发电量可供整个天津市居民用电一个月。在建设高峰期,项目80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每日可建设7500块光伏板。

  项目在保证“土地性质不变、盐田收益不降、生态环境不变”前提下,联动现有制盐业与水产养殖业,形成“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卤、水下水产养殖”的立体循环生态模式,打造“绿色能源+特色盐业+高效渔业+舒适旅游+悠闲生活+健康休闲”一体化的经济运营体系。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发电标煤约50.12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约125.66万吨,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任务和天津地方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华电海晶光伏项目效果图.jpg

  为打造“5G+科技智慧电站”,团队成员积极研究创新设计理念,从建设前的材料配比研发、建设时的智能设备研发、建成后的光伏电站运维等多个角度研究1000MW“盐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电站建造技术,形成了一套高效、环保、智能的建造方法,用满满“黑科技”服务国家级光伏基地精益建造,也为弥补“盐光互补”光伏电站施工经验空缺献上“三局方案”。

  精准施策 “量身订制”建造方案

  天津长芦塘沽盐场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之一,兼顾项目建设和盐田生产是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施工人员提出了在“土地性质不变、盐场收益不降”前提下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并针对现场条件,因地制宜“订制”建造方案。

DJI_0991.JPG

  水上施工平台承担着载人施工、运输材料的重任,在项目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过多级晾晒与蒸发提纯,盐场水位不断下降,最低时仅能堪堪淹没膝盖,施工平台面临搁浅风险。项目团队一方面对现有平台进行改造,研发出支持模块化安装的船只,依据载人、施工、堆料等不同施工需要自行装配,在预先规划好的航道上运行,适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使用水陆两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或填平淤地,保证盐田水位满足最低要求。

  失去了坚实的地面,多种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使用,项目团队自己动手,经过不断研究与试验,将智能控制终端与机械臂设备融入现有施工平台中,大大提升了光伏组件安装效率。为满足水上桩基施工精度,管理人员建立设备安装与定位参数数据库,为打桩船上配备GPS信号接受器,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保证桩身点位与倾斜度精准无误。因地制宜的“量身定制”方案成为突破水位限制、保障工期推进的必胜绝招,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技术革新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团队投身“双碳”战略,在提高新能源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上精益求精,积极开辟太阳能利用空间,打造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光伏样板。

  光伏板桩前后间距14米,板面倾斜角度17度,项目团队对长芦海晶盐田所在的纬度与太阳入射角度等参数进行推算,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线,同时满足光伏发电要求与水产养殖要求。不仅如此,通过采用双面双玻板面,光伏系统在吸收太阳直射光照的同时,也能吸收水面反射的太阳光,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

  “盐光互补”光伏项目需工人长期在水上作业,这里接驳用电线路困难,为防止燃油动力设备污染现场环境,本着“永临结合”的理念,项目团队一边组装光伏设施,一边利用已建成光伏板完成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供给施工用电,形成以“建设”保障“发电”、以“发电”促进“建设”的闭环,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光”速度。

  在鳞次栉比的板面背后,“光伏+储能”融合发展的模式正成为新能源产业走向成熟的缩影。智慧电站的设计建造使用“光储直柔”四大技术,将作为国家电网的“蓄电池”之一,为解决“弃风弃光”的消纳问题打造“三局样板”;“5G技术”“AI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更为光伏效能的充分释放插上高新技术的翅膀,点亮行业融合的“绿色”科技之“灯”,

  生态保护 营造和谐共生园区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绿色建造,积极应用污染小、环境友好的设备技术,全面建立施工现场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

  水上光伏项目施工材料繁杂,为防止产生破坏环境的废弃物,项目统一思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从源头端对所有设备开展“清洁化”改造。对作业平台动力系统进行严格包装,保证油污不入水;船上配备收集桶、回收袋等工具,确保废料不入水;每日安排强磁打捞船进行巡查,确保多余建材100%回收,并移交厂商进行二次处理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材料与成本上的节约。

  每至初春时节,鸻鹬、海鸥如约而至。项目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保护候鸟栖息地,预留中央盐池、打造观景平台,在偌大的水面上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待到草木荣发,候鸟成群结队飞临滨海,游客渔民络绎不绝,在这个集发电、制卤、渔业、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徜徉。

  目前,中建三局承建的施工区域已完成95%的光伏组件安装,预计今年7月份进入验收环节,为我国光伏项目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应用贡献“中建力量”。未来,中国建筑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光伏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建三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