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您好!欢迎乘坐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随着清脆的播报声响起,一条蔚蓝色的长龙缓缓驶入站台,开启全新的载客旅程。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基础部(中建基础)牵头,与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六局、中建八局、中建交通、中建安装组成联合体中标的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正式开通运营。
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全长10.6公里,西起东方广场站,东至雾开河大街站,共设车站6站,其中雾开河大街站与在建的长春轨道交通空港线(9号线)换乘。该线路投用后,2号线运营里程增至35.5公里,串联了经开区、二道区以及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多个重点功能区和居民集聚区,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优质履约,跑出建设加速度
作为长春市重点民生工程,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自开工以来,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工期紧任务重等多重挑战,项目交出了一份“零事故、零延误、零投诉”的优质履约答卷。
面对建设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网格化+清单化”的管理模式,将全线细分为6个工区、23个关键节点,精准预判工期风险点。针对雾开河大街站这一换乘枢纽的建设难点,团队专门组建了专家攻坚组,优化围护结构施工与深基坑开挖的顺序,提前两个月完成既定施工内容。
在冬季施工中,采用“低温混凝土快速养护技术”,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受极寒天气影响;机电工程中,利用BIM技术深度融入现场施工,模拟各类管道和线缆敷设,确保了管线工程排布紧凑,空间利用合理。项目通过全周期精细化管控,较计划工期提前1个月实现“洞通、轨通、电通”三通目标,并在综合联调期间凭借全维度优异表现,一次性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科技创效,以智慧赋能基建
项目团队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工程品质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难题,更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向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方向迈进。
在东吉林大路并行下穿段,项目盾构施工采用“同步双液注浆+自动化监测”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为类似复杂工况下的盾构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车站装修工程融入“装配式+模块化”理念,拼装效率提升40%。此外,项目全线部署智能运维系统,依托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对轨道、供电、通风等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设备健康趋势,为后续安全运营提供了“数字护航”。
项目聚焦工程重难点深耕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在成果转化中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31项(实用新型30项、发明专利1项),结合全线场地临建及机电工程完成BIM深度建模与全周期应用,并荣获省部级工业BIM奖项2项,针对深基坑降水、不良地质盾构掘进等复杂场景施工编制省部级工法4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企业文化部,基础部(中建基础),中建六局、中建交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