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信·建证"融媒体书信征集活动

我们也是『航天人』

发布日期:2022-06-23

  青年建设者们:

  你们好!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3名航天英雄胜利凯旋。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振奋,作为一名航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我更为曾经亲自“建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感到无比骄傲。今天我就给年轻的朋友们讲一讲我们老一辈中建人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故事。

  1995年8月,为加快载人航天“921”工程进程,由中建一局二公司承建的921—4B火箭总装厂房工程在北京南郊的荒地上开工了。在开工典礼上,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深情地告诉我们,参与建设这项国家绝密工程,是党和国家的信任,你们是中建人,也是航天人!感受着这句话的千钧分量,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的我,内心涌动的是自豪,更是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也是从那时起,这项造价1.2亿元、面积1.5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火箭总装厂房,成为了连接我们这一代中建人与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

微信图片_20220623145104.jpg

  青年建设者们,你们都知道,航天是全世界公认的尖端科技领域,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大家的普遍观念里,建筑还是一个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建设这座超大型火箭总装厂房,不仅要应用很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还要面临频繁的设计变更。我们这些参建者,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作为一名“编外”的航天人,一定要争分夺秒建设好国家的火箭总装厂房,不给载人航天工程拖后腿!

  就这样,我们顶着压力一步步开展施工核心技术攻坚。项目经理张运龙组织青年突击队员们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从零起跑钻研新型技术,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和论证,在无数次失败和推倒重来中寻找解决方案,攻克了大型预制柱现场预制以及大面积水磨石地面、轻型超大屋面板施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点。施工过程中,工人们不熟悉新材料、新工艺的操作,管理人员就亲自上阵,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方法。

  总装厂房是运载火箭诞生的摇篮,14个月工期是不能撼动的铁律纲纪,否则将影响国家航天事业进程。建设期间,从项目经理、项目书记到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大家轮班上阵,机器设备、车辆24小时不停。困极了、累极了,大家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然后又全力以赴投入生产。

  1996年9月,项目竣工前夕,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临现场调研指导,看着即将启用的现代化火箭总装厂房,他郑重地说道:

  “我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感谢中国建筑!”

  党和人民的嘱托,领导的关怀,都化作为更大的动力,让我们战胜设计变更带来的极限工期挑战。1996年10月6日,921—4B火箭总装厂房落成,现场彩旗飘飘、鞭炮齐鸣,悬挂在工程上方的中国建筑标志尤为耀眼。这是我第一次以中建人的身份完成一项航天工程建设,在我人生记忆中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建设者们,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在这60多年里,中国建筑始终与航天事业共同前进,荒漠起新城,一代代中建航天人接续着“艰苦创业、科技为先、忘我奉献、铸造精品”的“大漠精神”,先后完成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201号总装测试试验厂房和贮箱焊接装配厂房、中国航天科工304总装厂房、航天部921-3航天城、中航工业921-4B工程等多座航天配套用房,建设了我国半数以上的航天产业基地。

  青年建设者们,我相信你们这一代人,定能接好中建航天人的接力棒,用座座航天精品工程助力天与地的沟通,在青春逐梦的征途上再树丰碑!

  你们的朋友:张天增

  2022年4月17日

  作者简介:张天增,中建一局退休职工,1995年至1996 年担任火箭总装厂房项目党支部书记。(中建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