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信·建证"融媒体书信征集活动

在海坨山深处“建”证冬奥

发布日期:2022-08-31

延庆冬奥村全景图.jpg

延庆冬奥村全景图

  2022年4月,一封来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的感谢信携着感恩与敬意,“敲”开了中建一局华江公司副总经理、延庆冬奥村项目经理兼项目党支部书记谢启超办公室的门,也重新唤醒了那段他和建设运维团队在延庆冬奥村舍家忘我、日夜奋战、攻坚克难的记忆。

  2018年,谢启超和项目团队来到北京延庆,承担起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冬奥村的建设重任。2022年冬奥延庆赛区工程是冬奥历史上建设周期最短、建设难度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11.8万平米,包括冬奥村运动员组团、公共组团及古村落遗址,赛时可为延庆赛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1600多个床位,工期仅702日历天。要在紧迫的工期内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对谢启超和整个团队都是不小的挑战。

  不畏严寒不畏苦,奋战“筑”就冬奥梦。延庆冬奥村地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期间山上不允许搭建宿舍及食堂,进出通行均需乘坐大巴。山路崎岖盘旋,进一次山车程要40分钟到1小时,为了节约时间,每到饭点,建设者们只能在山间“野餐”。面对这样的环境,项目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全力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工人们准备了晕车药、晕车贴等物资,饭菜也用保温餐盒精心打包,热乎乎地送到大家手中,全力保障施工生产工作。

延庆冬奥村暖廊区域降低坡度,便利残奥会运动员出行.jpg

延庆冬奥村暖廊区域降低坡度,便利残奥会运动员出行

  延庆冬奥村位于山高林密、地势复杂的海坨山深处,施工难度极大。“即便是打地基这种平地上最基础的施工,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谷陡坡也变得相当复杂。”谢启超回忆说,“项目所处的陡坡地段南北高差40米,施工间距窄、坡度陡,无法满足大型机械最小施工作业面要求。机械一旦上山,可以说是在悬崖峭壁间‘作画’,很是危险。”既然施工设备无法大规模上山,那就依靠人力!在谢启超的带领下,施工人员两天挖一米,三天挖两米,凭人力打下了400余根抗滑桩,其中最深的桩达30多米,相当于平地上的10层楼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延庆冬奥村陡坡地段桩基施工。

  建设过程中,谢启超团队积极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加强项目管理,科学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激发项目团队能动性;推广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项目党支部“五个价值创造点”解码落地,团结带领全体建设者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为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延庆冬奥村建筑主体采用超低能耗施工技术,可以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至26℃,相对湿度维持在30%至60%。能做到这点,“墙体羽绒服”功不可没。延庆冬奥村的保温层远厚于常规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层总厚度超250毫米,就像在冬天给建筑穿了厚厚的羽绒服,不仅可提高保温效能,还能降低室内能耗。山区冬季降温速度明显,每到10月底气温就已降至零下。在严酷寒冷的环境中,延庆冬奥村项目党支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搭设暖棚、使用暖风机等,克服重重困难,在冬季完成了近5000吨钢结构的安装施工任务。2020年7月,项目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

  投身延庆冬奥村建设的经历,让谢启超对“因地制宜”有了更深的体会。建设过程中,团队坚持将建筑融入自然,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经过精密的施工组织推演,300多棵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了下来;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沟和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对雨水和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净化实现再利用,真正将延庆冬奥村打造成为一座“海绵型山村”。同时,多数材料均为就地取材、翻新利用,原生态石块被砌筑成树木的“襁褓”,“石笼墙”的原材料也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开挖出来的碎石,与门廊的原木色门窗相呼应……自然古朴的建筑风格既将绿色、节俭的理念融于精巧的细枝末节,又为入住人员营造了多一份拥抱自然的沉浸式体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值新春佳节,为做好赛时运维工作,项目党员们带头“就地过年”,第一时间组织运维保障组团队,并成立党员先锋队,在1月21日就全部就位启动保障工作。保障团队采取“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模式进行运维保障,做好延庆冬奥村机电和硬件设施维护,确保供水、供电、供暖系统及建筑本体运行正常,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冬奥期间顺利入住保驾护航。

运动员使用的床采用智能化技术,可多项调节满足不同卧姿需求.png

运动员使用的床采用智能化技术,可多项调节满足不同卧姿需求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世瞩目,我们也是‘国家队’,要将中国建设者的精神面貌展现给世界,保障工作必须万无一失。”这是谢启超对团队的要求。秉持“冬奥有我,祖国放心”的信念,全体保障人员在赛事期间的优质运维服务为各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体验,得到了奥组委和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

  “我真心为延庆冬奥村感到自豪。延庆冬奥村接待了87个代表团,这很了不起。我很高兴地看到冬奥村始终如一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将本届奥运会打造成为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考察延庆冬奥村整体运行情况后,作出高度评价。

  北京冬奥会取得的成功,延庆冬奥村获得的肯定,离不开每一位建设者的艰苦奋战。谢启超说:“广大参与者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难忘的冬奥建设经历也将砥砺我们继续投身建设事业,一起向未来。”(中建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