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础部(中建基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改革,构建 “三级联动”研发体系,形成“总部战略牵引-专业机构支撑- 项目场景验证”的创新链条,全方位创新生态体系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中取得重要突破。
一是强化高端战略引领,助力科研技术攻关。2024年四季度陆续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智科技评价中心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聚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及技术研发等领域,推动科技产业创新与智慧生态示范区建设创新等课题研究。目前,智慧交通试点任务已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智慧高速管理平台等多项智慧化应用至云南三清高速项目,推动道路事故率降低20%,整体交通流量提升12%,应急处理响应时间缩短60%,道路维护成本降低 27%。
二是加大资源保障力度,深化改革助推转型探索。持续补足高端科研资源,加强与院士团队合作,成立2个创新团队工作室。以科技任务为牵引,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依托南通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以数字孪生技术驱动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为理念,按照“1+3+8+N”架构体系(即1个数据底座,数据、模型、报表3个引擎,综合、技术、质量、生产、安全、班组、计量支付、档案8个功能板块,N个应用场景)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建造管理平台,一次质量检测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新联枢纽工期节约6个月,管理效率提高 70%,并推广应用至青岛海洋活力区地下环路项目、青岛上合广场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三是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收获科技创新应用端成果。依托天津地铁7号线实体工程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形成省部级工法3项、授权专利30项(含发明专利6项)、高水平论文38篇(SCI/EI 收录10篇),研发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软土地层盾构穿越无预留条件运营站低扰动建造技术,并通过揭示盾构隧道漏水漏砂灾害演化过程,提出梯次投入抢险技术及主动隔断技术,推动公司在复杂地层施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基础部(中建基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