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你】全国劳动模范李朋朋:向着“大国工匠”奋进

发布日期:2025-05-20
【字体:打印

  李朋朋,现为中建科工旗下中建钢构工匠学院首席讲师,全国劳动模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练就技能达人

  初中毕业后,李朋朋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迈入焊接行业。焊接车间火星四溅、噪音轰鸣,与他同期进厂的十几个伙伴一年后只剩他一人坚持下来。厂里每年发一套工服,他却能磨破五套,不够便自费购买。为精进技术,他打听到厂里最厉害的师傅,日日跟随学习。师傅忙碌时,他便站在一旁观察;下班后捡废料反复练习。凭借这股韧劲,他的技术逐渐超越同龄人。

  2015年进入中建钢构后,李朋朋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某重点项目攻坚期间,100mm厚钢板焊接处频现裂纹,严重拖累履约进度。他结合经验反复试验焊接工艺,即便不熟悉电脑操作,仍手写整理出数千字的改进方案,最终攻克难题。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历练,他逐步练就过硬本领。

朋朋111.jpg

  2018年备战全国手工焊大赛时,主攻仰焊项目的李朋朋面临严峻挑战。大块飞溅物常烫破工服、灼出血泡,但他坚持“烫不躲、稳得住”,咬牙训练一个月,双臂伤痕累累。正是这种在比赛时稳如磐石的状态,助他斩获集团在国家级手工焊赛项的最高荣誉。这段经历让他深刻领悟:所谓匠心,便是将“差不多”视为“差一点都不行”,在重复中追求极致。

变身金牌教练

朋朋222.png

  李朋朋坚信“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成为焊培中心讲师后,他全力投入“带徒传技”工作。2020年,车间在超厚钢板仰焊中遭遇瓶颈,合格率低。公司委派他带领16人组建焊接专班攻关。面对学员均为车间骨干、难以集中训练的困境,他见缝插针教学,利用交接班间隙分批指导,甚至替学员干活以边做边示范。他如“陀螺”般连轴转,常一日仅食一餐,十多天未归家,困了便在车间办公室眯一会。最终,团队从“不敢下枪”蜕变为“焊一道成一道”,提前完成任务。有人笑称他“倒贴教徒弟”,他却认为:技艺唯有传承,方显价值。

  从初登讲台紧张到声音发颤,到如今授课游刃有余,李朋朋深感成就斐然。截至目前,他已培养出4名全国技术能手、二十余名行业技术能手,以及大批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

奔向大国工匠

  2024年,李朋朋入选全国总工会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踏入清华大学深造。初入最高学府时,院士与教授讲解的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熔池动力学等前沿课题令他倍感压力,课堂笔记写满问号。但他未轻言放弃,白天录音课程,夜晚逐句回听,借助资料与AI工具攻克生僻术语。别人一分钟理解的内容,他愿花半小时钻研;他人一小时完成的课堂心得,他彻夜撰写。最终,他以勤补拙,顺利完成在清华大学的学业任务。

  毕业课题“激光电弧复合焊核心工艺研究应用”是行业难题。面对公司新引进的复杂设备,他反复试验参数,用熔池相机逐帧对比焊缝,气刨一毫米一毫米清理缺陷。历经三个月昼夜攻关,他成功提炼出16-25mm薄板焊接的最优工艺参数,完成2万字结题报告,成果通过全面验证。

朋朋444.jpg

  “大国工匠”培育的三个阶段不仅让李朋朋掌握前沿技术,更开阔了眼界。从焊接车间到清华课堂,从传统焊工到攻关学者,他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回望20年匠心之路,李朋朋始终坚信——“起点低不可怕,心志坚才是关键”。将“知识匮乏”化为“求知若渴”,将“重复劳动”锻为“大国重器”,每一步积累都在为中国制造赋能。未来,他将继续以初心为焊枪,在时代的钢板上熔铸属于中国建筑工匠的璀璨篇章!(中建科工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