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你】全国劳动模范宋建兵:“智造”未来城市,构筑“幸福空间”

发布日期:2025-05-26
【字体:打印

  谦谦君子骨,灼灼赤子心,千锤成气度,百砺筑精品。十八载上下求索、朝乾夕惕,他把梦想的种子埋入建造土壤,搏击科创长空,技术破局汇成“新”潮澎湃,创新成果“建证”人民幸福。

  他,就是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副总工程师,也是2025年全国劳模获得者宋建兵。

在“科技攻关”中诠释匠心不止

  宋建兵个子高挑、体型清瘦、气质温润,但在同事们心中却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硬汉”。从基层施工员到智能建造领军人,他带领创新工作室破解百余项技术难题,用科技为传统建筑业注入硬核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520094315.jpg

  上海大悦城项目见证了他的数字魔法。面对25米深基坑与核心筒等不同施工阶段竖向复杂形变,宋建兵带领团队搭建起“虚拟仿真+智能检测+BIM”三重科技屏障,成功建立复杂环境下深基坑超高层成套施工技术,斩获“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多个重磅荣誉,为同类项目施工提供了技术蓝本。

  转战大宁灵石社区,他的创新之火点燃绿色革命。他主导的全域近零碳、局部零碳2.3版好社区产品,让建筑学会“自主呼吸”:集成绿化、光伏、储能等多元系统,整合绿色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智能碳足迹监测系统实时优化能耗。

  “每项技术突破都是新起点”,当智能塔机与抹灰机器人在工地穿梭,当数字孪生平台实时优化施工方案,宋建兵正以“数字基因”将传统工地蜕变为智慧工地。

在“创新突破”中守护民生福祉

  “科技不是要高高在上,而是要服务于人民。”在宋建兵的心中,工程建设是一份创造幸福的事业,也深知每个项目都包含着人民对安居乐业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50520094307.jpg

  在上海浦东医院临港院区项目,宋建兵带领团队驻扎项目一线,为了啃下2.5万吨用钢量这块“硬骨头”,他融合BIM、智能算法、多维感知、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11464种钢构件“一键生成”,为项目建设装上“科技护盾”,安装精度高达99.8%,“这不仅是技术攻坚,更是守护生命的庄严承诺”,他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时谈道。

  从“医疗方舟”到百姓家园,宋建兵和团队坚持用科技“高度”守护民生“温度”,在谈家桥、曹家渡等城市更新项目基坑施工过程中,搭载“预应力混凝土智能伺服支撑系统”,有力保障毗邻管线及房屋结构安全;在众多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应用智慧新型技术和节能装置,打造百姓满意人居。

在时代征程上共赴科创之约

  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成就,而是一群人的长征。作为华东公司科技团队的带头人,宋建兵深知“独木不成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中建二局和华东公司科技团队集体奋斗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520094326.jpg

  在宋建兵和科技团队所奋斗的这片科创热土上,还培育了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省部级劳模2人,一大批创新工作室成果频出,摘得鲁班奖、詹天佑奖等众多荣誉。

  在上海迪士尼宝藏湾,科技团队自主研发的6项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编写的专著在全国发行,这一项目也成为我国首个摘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双桂冠”的文旅工程;在西岛金融中心项目,科技团队将光纤埋入深达76米的塔楼桩内,实现世界范围内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大范围、深基坑监测的首次应用;在嘉定未来城市项目,科技团队持续完善建筑低能耗技术体系,成为上海市首批低碳社区产品,获评“十四五”国家近零碳建筑示范。

  当项目建设乘着科技革新的浪潮跑出“加速度”,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梦想变为现实,宋建兵“智造”未来城市、构筑“幸福空间”的超越故事还在续写。(中建二局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中建集团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