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一号工程”长沙机场GTC项目建设现场,你总能看到一个挎着工具包、手持检测仪的身影,穿梭在数万人奋战的“钢铁丛林”间。他就是项目设备安全主管黄小华。
从战场一线到建设一线
2004年,怀揣报国之心的黄小华,踏上了新疆和田的土地,开启了两年的军旅生涯。在烈日与风沙的淬炼下,钢铁意志与忠诚品格深深融入他的血脉。2006年,转业后的他成为一名塔吊司机。面对旁人眼中枯燥又危险的工作,他却将数十米高的塔吊驾驶室视为新的“战场”。
黄小华在近百米高空操纵塔吊
塔吊操作容不得半点误差,高度增加,偏移风险加大,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初入工地,为练就高空之上“毫米级”操作手感,黄小华每天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训练,将机械的“推拉摇移”练成肌肉记忆,犹如“稍息立正”成为一种习惯。
202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定点停放”操作项目堪称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精细较量”。塔臂长达45米,需将装有1立方米水的吊盆精准停放在35米外一根活动立杆上,且盆底孔洞仅有直径30厘米。黄小华凭借“最快速、最平稳、最精准”的操作一举夺冠,他坦言,秘诀在于将每次起吊都当作“实战演习”。
一点点与百分百
凭借在塔吊操作中练就的“毫米级”精准技能,黄小华连续三年实现设备调度零失误、安全运行零事故。这份对极致的追求,让他从塔吊司机成长为项目设备安全主管,肩负起长沙机场GTC项目超300台设备管理以及数万人生命安全的重任。
黄小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破解施工难题
项目设备进场前后,黄小华会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一次,一台吊篮的插销尺寸与原装标准稍有出入。当时工期紧张,各方压力巨大,有人劝他“就一点点,应该没事”。但黄小华毫不犹豫,坚决要求退货。在他看来,安全无小事,这“一点点”的偏差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他始终坚信,安全没有“差不多”,只有“百分百”,安全生产零事故不仅是目标,更是责任的底线和生命的承诺。正因如此,业主评价经他手的设备是有保障的“免检产品”。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黄小华工地课堂
在工地,黄小华不仅关注设备安全,更心系工友的安全与成长。在机场项目,他将“工地课堂”设在工友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利用休息时间开展设备知识讲座和实操培训。得知30多位工友先后考取特种作业证书,他比自己拿奖还开心。
在公司和项目的支持下,黄小华牵头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如在吊钩上安装可视化摄像头、给60米长的大臂装上防碰撞检测仪、独创“稳准狠”操作规范攻克30余台塔吊同时运行的难题等。目前,工作室已完成52项技术攻关,申请专利15项,创造效益2000万元。这些成绩让他更加坚信,工匠就是要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劳模就是能把责任扛在肩上。
从边疆哨所到建设一线,从钢铁战士到平安工匠,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烙印在骨子里的信念:守护,是最深情的冲锋;安全,是最庄严的承诺。黄小华表示,愿永远做工地的“毫米刻度”,以军魂匠心筑牢生命防线,为中国建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建五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