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造楼机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模架施工过程中存在功能构造单一、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作业空间受限、承载能力不足、结构适应性差、装备布局零散,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工业化建造需求。
创新解决方案
首创“工厂式”智能集成平台装备,实现高空多工序多作业面空间流水施工;首创新型微凸支点,单支点承载力可达600吨;首创装配式全工况可变体系,快速适应墙体内收、外扩、倾斜等多种工况。
产品亮点
1、承载力超3000吨,可抵御14级大风作用。
构建大跨度、多支点、整体抗倾覆的空间框架承载系统,单支点承载力可达600吨。较传统施工平台承载力及刚度提高3倍以上。
2、集成各类大型设备设施
全球首创塔吊、布料机、电梯等大型施工设备设施集成,可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专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3、高适应性可变体系
采用滑移、伸缩、开合等系列可变机构,可满足不同建筑结构、高度、外形的施工需要。
4、多重安全保障体系
开发多支点、高承载、大行程油缸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实现平台安全高效顶升;开发全要素时空在线监控系统,确保平台健康运行、安全可控。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北京中国尊、深圳城脉金融中心等数十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5亿元/年
云端建造工厂
产品解决的问题
针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恶劣、建筑机器人适应性不足、管控智能化程度低,以及施工效率低下和施工质量不均衡问题,在现场密集作业区域开展多工序“机器代人”作业。
创新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了高效结构单元、高承载力支撑系统,打造标准、轻便的结构体系;创新轨道式建筑机器人解决常规机器人适应性和稳定性低的问题,提升作业效率;开发智能管控平台,研究形成了基于云端工厂的智能建造技术。
产品亮点
1、标准、轻便的云端工厂结构体系
设计KT型单元通过改变传力途径,降低施工偏差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钢材用量17%;研发的新型附墙节点承载力较以往提升一倍。
2、多工序的轨道式建筑机器人应用
根据现场施工工序流水和空间关系,在云端建造工厂搭载多款轨道式混凝土、钢筋、模板系列机器人进行作业,施工效率提升30%。
3、工厂化通信环境
基于移动自适应组网技术,建立高效的通信环境,实现网络时延<100ms。
4、智能化管控平台
开发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建筑机器人远程馈控与多机协同施工。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广州市中建四局科创大厦、中建映花悦府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4亿元/年
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
产品解决的问题
装配式桥梁工程周边环境复杂,移动式起重机占用场地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作业需中断道路交通。
创新解决方案
研发工序吊装自动化技术、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等原创性技术,首次应用于桥梁装配工艺中,打造出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可以实现装配式桥梁构件的智能化吊装,进而安全高效的施工作业。
产品亮点
1、标准化、装配化设计
桥梁上、下部结构采用钢混组合梁、预制拼装桥墩,实现标准化、装配化设计理念。
2、单机设备使用率提升66%
通过结构体系的创新与功能整合,实现预制墩柱、盖梁和箱梁的一体化安装,设备无需频繁转场。
3、安全管理成本降低37%
研发主动安全防护体系,打造9大防护功能,可有效减少桥机监护人员工时。
4、工序安装效率提升23%
借助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研发自动化吊装控制系统,实现构件吊装工序一键启动。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绍兴越东路北延项目和宿迁盐洛高速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12亿元/年
代表项目
宿迁市盐洛高速项目
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运行原理图
不落地移动钢平台造桥机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架桥机设备难以实现桥梁打桩、运梁、架梁的一体化建造,设备造价高昂,且单一作业面的施工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高效、低成本、环保要求严苛的施工需求。
创新解决方案
世界首创“全程不落地移动钢平台造桥机”,包含预制桩整体防护体系、桩上可移动模块化承载体系和打桩导向-接桩-截桩一体的打桩体系,实现“桩上打桩、梁上运梁、桥上架桥”的全程不落地施工。
产品亮点
1、多功能一体化
集成构件存放、打桩、接桩、运梁、盖梁架设和主梁架设六种功能。
2、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轻便设计、模块化承载体系,拆装效率高,适应多种跨径。
3、全程“零触地”施工
对保护区零干扰,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破坏风险。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
不落地移动钢平台造桥机运行原理图
超大吨位转体桥建造技术
产品解决的问题
桥梁原位施工条件受限,传统施工方式困难;竖直腹板箱梁重量大,导致增大桥梁重量;超大吨位结构难称重,不平衡重量难测量;铸钢转铰制造质量难控制,大尺寸成品不易运输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研发的装配式成品钢板组拼球面平铰、带肋W型混凝土箱梁结构、超大吨位联合称重等轻量化、绿色创新技术,使转体桥建造工艺可行性从3万吨提升至10万吨,突破桥梁转体向更大吨位发展的技术瓶颈。
产品亮点
1.单塔转体重50000t,悬臂135m。
打破转体吨位和混凝土(斜拉桥)悬臂长度两项世界纪录。
2.综合节材率超20%
绿色节材,装配式转铰较传统铸钢一体式成品节材40%,W型薄壁箱梁较竖直腹板箱梁节材17%。
3.称重设备投入减少35%
利用首创多点联合称重技术,梁端辅助同步起顶,较传统单点墩底起顶称重,减少35%的称重设备投入。
4.建造安全性高
首创实时动态监控方法和永临结合合龙新技术,高质量完成桥梁转体任务,确保桥梁施工和运营安全。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保定南站斜拉桥、福建龙岩大桥等30余个项目中。
预计市场规模
4亿元/年
代表项目
1.重庆市快速路二横线项目
2、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跨保定南站斜拉桥
超大吨位转体桥建造技术运行原理图
造塔机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大型桥梁桥塔高墩施工装备智能化程度低、无监测控制系统,安全性不足,施工效率低。
创新解决方案
创新提出一键顶升、自动调平、实时监控、精准高效的整体自适应智能顶升桥塔平台,在桥梁高塔、高墩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产品亮点
1、单支点承载力提高5-8倍
采用整体框架设计,开发高承载力顶升系统,可抵御14级大风。
2、工效提升40%
构建全封闭作业环境,采用两套模板循环施工,实现多作业层协同施工、连续作业,突破混凝土拆模龄期和支承层龄期的限制。
3、整体自适应
独创随动连杆以及可伸缩滑移梁装置,使框架在保持整体性的同时,能适应连续内收塔柱的截面并随之变化。
4、同步顶升精度达到毫米级
开发综合智能监控系统,一键整体同步顶升,误差控制在5mm内,远程实时监测平台状态、及时预警,保障平台安全运行。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和重庆芦沟河特大桥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1.7亿元/年
代表项目
1.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
2.重庆市芦沟河特大桥项目
造塔机运行原理图
顶加节自升降式塔机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塔机在安装拆卸、加节顶升、大风灾害等工况时存在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首创顶部加节后再顶升,保障了加节过程塔机结构的整体性;塔头与塔身同步回转及升降,大风灾害性天气来临前不需要拆卸标准节即可完成整机下降避风操作。
产品亮点
1、顶部加节整机本质安全
创新变革塔机结构及安拆作业模式,操作便捷,安全高效。
2、极端天气一键下降避风
采用攀爬式顶升设计,升降无需拆卸标准节。
3、可任意高度悬停作业
塔机的塔头与塔身同步回转及升降,随遇而停。
4、顶升加节效率提升40%
10分钟完成一次加节,顶升加节作业劳动力投入可降低40%以上。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武汉新城科创金融总部和海口航空特货“超级运营人”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4亿元/年
代表项目
1.武汉新城科创金融总部项目
2.海口航空特货超级运营人项目
顶加节自升降式塔机运行原理图
城市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城市超深竖井施工效率低、经济性差、周边环境影响大、人员安全风险高。
创新解决方案
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从掘进原理到架构设计完全自主创新。提出“自转+公转”包络线切割掘进原理,大幅减少装备的体积与重量,满足城市运输及安装要求;创新沉井可控施工方法,使支护和结构一体,节省大量基坑支护成本。
产品亮点
1、提升施工效率80%
采用全自动化机械掘进,速度可达到3m/d。
2、降低施工成本30%
采用可控沉井工艺,省去降水和支护成本。
3、窄小场地(约1000 ㎡)施工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
轻量化及模块化设计,方便城市运输及现场布置,水下掘进无需降水,周边环境扰动小。
4、实现装备国产化替代,降低引进成本50%以上。
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显著降低装备造价。
5、人员安全性高
施工人员地面作业,无需下井,减少交叉作业。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驻马店市地下生态油库、昆山森林公园筒仓式车库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90亿元/年
驻马店市地下生态油库
城市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运行原理图
车载非接触式高速检测雷达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针对隧道病害及路面塌陷问题,传统接触式雷达检测方式从时间、条件上难以满足电气化铁路及公路隧道病害普查和定期检测的需求。
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并使用空气耦合、高速扫描、多通道采集等核心技术,实现在车辆界限内,以列车正常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工作,适用于隧道及道路病害普查和健康检测。
产品亮点
1、检测效率提升近200倍
使用高速扫描技术,扫描速率为976扫描线/秒,最高检测速度达175km/h。
2、检测范围覆盖率提高5倍
多通道采集技术可同时接收6个天线的信号,实现隧道全断面检测。
3、显著提升检测作业安全性
采用空气耦合技术,最远耦合距离4.5m,实现在车辆界限之内检测,不干扰运营。
4、大幅提高雷达性能
对密集钢筋网有更强的穿透能力,能有效识别地铁管片背后的病害体。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杭州地铁1号线及5号线、贵南高铁及京昆高速复线等近10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2亿元/年
代表项目
1、杭州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病害检测与治理修复项目
2、贵广高铁隧道衬砌施工质量检测项目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小比例尺试验无法真实反应结构实际施工工艺和真实受力状态。
创新解决方案
突破大体量基座高精度安装、大吨位垂向滑动微摩擦、超冗余并联驱动控制、移动横梁大行程自动调整与锁紧、瞬时大流量供油、试件脆断安全保护等六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形成世界加载能力最强、加载空间最大、作动器行程最长、集静力和动力试验功能于一体的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保障重要战略基础设施数据安全。
产品亮点
1、加载能力世界最强
竖向最大加载能力高达10800t,水平X向900t,水平Y向600t。
2、加载空间世界最大
最大净试验空间长9.1m、宽6.6m、高10m,高度方向可实现0.5m-10m自由可调。
3、加载功能世界领先
集静力和动力试验功能于一体,通过控制与加载平台连接的18个作动器的协调运动,实现试件的六自由度加载。
项目应用
已为张靖皋长江大桥、广州狮子洋大桥等20余个项目提供试验支撑。
预期市场规模
300万元/年
代表项目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全景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运行原理图
高精度混合试验加载系统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抗震试验地震载荷输入不真实、试验模型缩尺过小,试验结果易失真。
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并应用多自由度冗余耦合加载控制、自适应加载控制、模型更新参数识别及阻尼器混合试验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中建自主研发形成面向大型工程结构高精度混合试验系统,市场竞争力和各项性能大幅提升,为大比例尺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提供新的实验手段。
产品亮点
1、系统功能全
拥有集成化试验软件,满足各类抗震试验需求,功能全面。
2、设备能力强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反力墙反力地板试验系统,满足8层或25m足尺建筑试验需求。
3、加载规模大
可实现24套作用器同步加载,满足复杂受力加载需求。
4、试验精度高
位移加载精度达0.2mm,较常规混合试验精度提高20%。
项目应用
为大直径钢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减隔震结构等30个新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试验支撑。
预期市场规模
600万元/年
代表项目
世界首例二层足尺含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试验项目
高精度混合试验加载系统运行原理图
新一代运载火箭试验厂房工程
产品解决的问题
航天工程高科技厂房施工精度要求高,超高单层高大空间施工难。
创新解决方案
与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研发单层百米高结构关键施工技术、大面积群组埋件亚毫米级高精度预埋技术,解决世界第一净高的重型混凝土单层结构屋盖施工难题,实现大面积钢筋混凝土中群组工位埋件与大型航天精密设备高精度直接对接。
产品亮点
1、支撑架体重量减少50%
研发超高支撑结构体系,解决89m高重型混凝土单层结构屋盖施工难题。
2、结构偏差控制效果提升30%
研发可周转双向定型悬挑平台及单层百米混凝土柱垂直度控制技术,首次实现单层百米高柱垂直度偏差的精准控制。
3、重型埋件精度提升20%
研发超大空间混凝土现场预埋多维同步影像定位测量技术,实现5184 ㎡范围内262个离散布置重型埋件同系位置度精度≤0.5mm。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等53个项目中。
预计市场规模
30亿元/年
代表项目
1、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CZ-5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项目
新一代运载火箭试验厂房工程运行原理图
建筑工程北斗卫星定位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工程常处在城市密集区,施工环境复杂,传统平面和高程基准传递测量方法存在累积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造成精度指标超限,重复测量,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创新解决方案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跟踪技术,内嵌抗干扰与多路径抑制算法,在复杂环境下完成高精度定位,显著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产品亮点
1、具有自主算法
处理器内嵌入JamShield多频点抗干扰软件和增强的多模多频RTK引擎解算,具有60dB窄带抗干扰性能。
2、初始化速度快,测量精度高。
实现GNSS和IMU融合,输出融合后原始数据,显著改善城市街区,树荫及超高层建筑等复杂环境下高精度卫星定位和RTK初始化速度。
3、抗干扰性强
采用多路径时空误差消除模型、自动化超长基线处理方法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多种复杂条件下精准定位。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中信大厦等5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6亿元/年
代表项目
1.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
2.北京中信大厦项目
3.沈阳金廊项目
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进程图
丙烷脱氢核心反应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丙烷脱氢反应装备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基本原料丙烯的核心生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
创新解决方案
创新研发法兰堆焊等核心工艺及特种焊材,有效解决焊接易开裂问题,带动硅酸铝纤维毯耐火材料国产化,并采用工厂模块化预制核心部件,实现核心设备制造国产化。
产品亮点
1.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制造
自主研发抗热裂型特种焊材和“内燃法+数值仿真”热处理工艺,焊接一次合格率100%。
2.质量性能可靠
反应器接管位置精度<1mm,实现超大型反应器接管无应力运行。
3.“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研发适用于复杂场景的现场制造模式,连续6年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河北海伟5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青岛金能9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等13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大连恒力石化丙烷脱氢项目
泰兴延长中燃轻烃深加工项目
丙烷脱氢核心反应装备运行原理图
催化精馏过程强化工艺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催化精馏是生产高端电子、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多种化学品的核心技术,工艺设备长期受国外垄断,产品寿命短、生产效率低、能耗较高。
创新解决方案
与天津大学共同研发。自主开发交替流动结构的模块化催化精馏填料和系列成套绿色石化工艺,有效解决核心催化填料性能差、整体技术集成弱等共性关键问题,实现首套国产化应用,核心设备可实现自主制造和模块化安装,打破国外垄断。
产品亮点
1.生产效率提高15%
研发应用新型开窗导流填料,气液界面快速更新,有效强化反应分离过程气液传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产品寿命提高35%
开发模块化催化精馏填料,产品寿命达到4年以上,优于国外同类技术。
3.节能降碳超20%
将化学反应与分离过程集成在同一设备进行过程强化,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能耗。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浙江信汇国内首套叔丁醇脱水装置、洛阳宏力国内首套异丁烯叠合装置等80余套工业装置中。
预期市场规模
60亿元/年
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
催化精馏过程强化工艺流程图
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化工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通常通过高空直排进入空气,存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高的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
与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研发二氧化碳捕集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高性能催化剂,通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实现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打造“零碳”化工园区。
产品亮点
1. 行业首创新型固碳类化工材料
打造国内首套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生产装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为国家2024年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2. 产品回收率98.9%以上
采用自主设计的列管反应器和稳定优化的多级分离流程,反应转化率高,纯度达到95%,产品质量优良,有效提高产品回收率。
3. 原料成本节约30%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相比传统石油基多元醇,大幅降低多元醇制造成本。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安徽普碳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20亿元/年
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
精细化工大通道微反应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间歇釜式装备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创新解决方案
与天津大学共同研发。首创大通道微反应装备,采用自主开发的强化传质内件,提高反应速率,通过可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造,实现本质安全和清洁高效生产,是精细化工行业实现连续化、安全生产的核心技术。
产品亮点
1.反应物存量减少90%
通过微米尺度的流体分散,大幅减少反应器体积。
2.生产效率提升200%
采用自主开发的强化传质内件,提高反应和传质传热速率。
3.减少废酸排放20%,节能10%。
基于工艺参数优化,减少杂质和废酸排放,降低后处理过程能耗。
4.技术领先
首次应用于某高端化学品和军工含能材料千吨级连续化生产。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金鹏化工连续硝化项目等5个高端精细化学品、军工产品的连续化生产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0亿元/年
代表项目
河南金鹏化工连续硝化项目
石化管道智能焊接生产线
产品解决的问题
石化管道焊接质量要求高,传统手工焊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管道预制智能化水平低、生产管理粗放。
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研发管道智能组对焊接技术和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解决超差转动焊口氩弧焊自适应智能焊接行业难题,实现管道标准化设计、智能化预制、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提高管道生产质量和效率。
产品亮点
1、组对焊接智能化
设计基于视觉感知的焊接路径规划算法,实现管道管件智能化组对和焊接,提高工效3倍以上。
2、生产流程数字化
开发应用车间物联系统,实现管道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建立国内首条标准化管道智能焊接生产线,减少生产用工60%。
3、预制加工工业化
建立管道除锈、防腐、切断、坡口和焊接等过程物料转运系统,降低人工干预,实现管道预制加工的连续化和工业化。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安徽普碳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泰兴延长中燃轻烃深加工项目等5个石化工程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6亿元/年
代表项目
石化管道智能焊接生产线
石化管道智能焊接生产线布局图
大型房屋平移技术与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针对城市更新类项目,拆除和重建单体建筑物施工方式会造成显著的资源消耗和城市污染,而旋转平移面积大、结构狭长柔弱、荷载重、距离远、精度要求高的工程项目无法使用传统牵拉式平移技术进行实现。
创新解决方案
创新研发交替式步履行走器旋转平移技术、限位梁及液压控制系统等多项设备综合控制纠偏技术、带整体地下室旋移托换及结构连接卸载技术,实现建筑物平移过程的稳定、安全及精准就位,100%达到预期效果。
产品亮点
1、节约工期90%
步履式顶推式平移单体建筑物施工工期为1-2个月,相较于拆除和重建的施工工期1-2年,可节约90%以上。
2、建筑材料重复使用率85%
对比于拆除建筑物的建筑材料重复使用率约为30%,平移建筑材料重复使用率大于85%。
3、创“建筑物整体旋转移动弧长最长”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地下二层进行切割分离并进行整体旋转90度、平移最长距离达285m。
4、国内最大单体建筑平移工程
平移主站房长162m,宽33.6m,平移总面积达21000m2,重量达30000t,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单体建筑旋转平移工程。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平移工程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9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平移工程项目
大型房屋平移技术与装备运行原理图
单导轨架多笼循环运行施工电梯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高层建筑常规双笼施工电梯功效低,运输能力受限;布置多部电梯成本高,占用空间,影响工序;大量依赖人工操作,安全风险高。
创新解决方案
创新提出在单根导轨架上实现多部梯笼循环运行技术,运输功效提升3倍以上。该技术为全球独创,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掌握产业链关键资源,在150米高层建筑中应用效果显著。
产品亮点
1、多笼循环运力较常规双笼施工电梯运力提高3倍以上
在单个导轨架上循环运行6部以上的梯笼,高度越高,运力提升越大。
2、递进式安全保障3重防护
集成多梯笼位置管控、雷达实时测距、机械液压缓冲阻尼器技术。
3、群控调度降低劳动强度80%
智能化群控调度系统可以自动开关门,自动路径规划,无需司机人工手动操作,配合多重安全防护措施,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4、设备制造碳排放减少50%
提供相同梯笼数量(运力)的情况下,导轨架及附墙架的数量减少50%以上。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武汉绿地中心和深圳城脉金融中心等7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4亿元/年
代表项目
深圳城脉金融中心项目
单导轨架多笼循环运行施工电梯运行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