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混凝土强度低、韧性不足,在严酷外界环境(海工盐碱)及特殊结构部位耐久性差或不能服役。
创新解决方案
利用紧密堆积和复合增韧等技术,提高强度3倍以上(可达200MPa)、弯曲韧性近100倍(极限拉应变≥1%),突破传统混凝土固有性能,显著提升材料的耐久性、综合抗裂等性能。
产品亮点
1、高强高韧
抗压强度可达120MPa,抗折强度可达15MPa。
2、轻质减重
降低结构自重50%以上,强度提高50%以上。
3、绿色低碳
较普通混凝土,单位强度碳排放降低60%以上。
4、高耐久性
干次冻融质量损失小于5%,耐久性提升5-50倍。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青岛市虚拟创享中心、风力发电浮式基础、沱江大桥、2024成都世园会等3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0亿元/年
代表项目
中山市天成号海上漂浮发电平台项目
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材料
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天然河砂资源匮乏,既有建筑改造需求高、改造难度大。
创新解决方案
以机制砂、纤维、多种外加剂为原料经特殊工艺配制而成,具备常规水泥基材料不具备的变形性能,起到延长建筑服役能力和寿命的作用。
产品亮点
1、极限拉应变达到4%
面层能约束墙体,改变砌体墙的脆性特征,提高砖墙的变形性能。
2、工期节约50%
对原结构扰动小,施工工序少,构造措施简单,施工工期比传统加固方法短。
3、加固厚度仅15mm-30mm
节约空间,是面层加固的1/3-3/5。
4、综合成本降低约40%
可满足抗震设防7-9度砌体结构抗震加固要求。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遵义化轻楼、威宁农房等7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4亿元/年
代表项目
毕节市威宁农房抗震加固项目
碳纤维复合材料
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钢索比强度低,易腐蚀、疲劳,使用寿命短,无法满足超大跨桥梁、空间结构以及恶劣环境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创新解决方案
与千吨级碳纤维索锚体系合作单位、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采用高性能碳纤维拉索替代钢索,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突破千吨级碳纤维拉索高效锚固技术,基于国产碳纤维,构建全链条碳纤维拉索产品与应用体系,满足多场景(桥梁、空间结构)及恶劣环境下的基建需求。
产品亮点
1.拉索强度提高40%-60%
碳纤维拉索强度可达3000MPa,远超高强钢丝拉索的极限。
2.材料自重减小80%
碳纤维复材密度约1600kg/m3,仅为钢材的1/5,高比强度保证了超强跨越能力,实现3000m以上超大跨桥梁建设。
3.绿色低碳运维成本降低70%
碳纤维拉索可在桥梁使用寿命内不更换,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减少70%。
4.耐久性提高4倍
碳纤维复材无腐蚀问题,能承受1000万次荷载循环不损坏,耐久性好。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聊城市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上海市美的全球创新园区等8个标志性示范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亿元/年
代表项目
1.聊城市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项目
2.厦门市新体育中心白鹭体育场项目
自清洁辐射制冷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促使制冷需求不断攀升。以空调为代表的主动制冷方式会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创新解决方案
开创性的将日间被动辐射制冷技术与表面自清洁技术结合,形成自主产权的涂层产品,无需耗电即可使物体表面温度昼夜恒低于环境气温,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产品亮点
1. 反射率 >97.4% ,大气窗口发射率99% 。
使物体表面温度恒低于周围环境气温,降低空调制冷能耗20%以上。
2. 与水、油接触角150°,滚动角<10°。
利用荷叶效应,实现物体表面自我清洁。
3. 耐加速老化≥1000小时 ,耐盐雾≥600小时。
耐候优异,可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四川电信扩大示范工程、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外墙改造等10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亿元/年
超疏液自清洁系列材料
产品原理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建筑幕墙清洗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建筑内装长期受到吸潮、沾污的困扰,市场自清洁产品的兼容性、耐候性、自洁效果时效性等难以保证。
创新解决方案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粉末固化和物理沉积工艺,开发出高透明度、高耐候、高耐摩擦的涂层产品,并将其应用于建材表面。
产品亮点
1.透明度>98%
可在实现自清洁功能的同时,保持基材原有的纹理和形貌。
2.耐人工加速老化、盐雾、耐湿热、耐酸碱等性能均达6000小时
涂层含有硅氧键,键能高、抗紫外、耐老化性能好。
3.接触角≥150°,附着力>1级。
具有极低的表面能和类似荷叶的微纳米粗糙结构,不易沾染灰尘和污渍,自清洁功能持久。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鹿溪澜岸、武汉市某全铝家居样板间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2亿元/年
代表项目
中建鹿溪澜岸项目
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产品解决的问题
粘性盾构渣土含水率高且脱水困难,难于资源化利用,同时传统黏土免烧建材产品强度低、泡水易软化,应用场景少。
创新解决方案
开发免脱水固化制备建材技术,研制盾构渣土原位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生产各类渣土浇筑砖、流态固化土、同步注浆料和固化土填料。
产品亮点
1.首创“三化合一”技术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2.首创“四免”技术
免脱水、免水泥添加、免压制、免烧结
3.强度可达20MPa
制品性能好,泡水软化系数为0.9。
4.可制备多种形状砌块
采用短流程处置工艺,可制备各种形状的渣土浇筑砖、流态固化土和同步注浆料等多种产品。
项目应用
装备已应用在长沙市地铁1号线和7号线项目中。
渣土砖已应用在长沙市天心区天鑫悦园等10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00亿元/年
无机石装饰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现有建筑垃圾、尾矿和矿冶固废形成的产品形式单一、产品质量难以满足服役要求,用户认可度不高,影响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
创新解决方案
依据最紧密堆积理论配料,利用真空振动压制工艺提高原料颗粒之间密实性,增强颗粒间的粘结力,提高墙地面硬质装饰材料的品质。
产品亮点
1.整体性能提升
与花岗岩石材相比,抗压强度提高20%以上,抗折强度增加3倍,吸水率降低70%。
2.价格降低30%
与1m*1m尺寸以上的花岗岩石材相比,性价比更高。
3.碳排放降低60%
板材在制造过程中积极融入环保理念,每平米消纳一般固体废弃物约50kg。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五局成都总部基地项目等5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长沙市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展厅项目
磷石膏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工业固废磷石膏堆存量大、利用率低、产品性能不稳定。
创新解决方案
与贵州开磷集团共同研发。固废资源化利用,针对性优化配方,采用半干法工艺生产、实现制备过程免晾晒、免烘干,能耗显著降低,可应用于建筑内墙砌筑。
产品亮点
1、施工效率提升25%
不易缺棱掉角,一次拼装效果好,施工便捷,免抹灰。
2、能耗降低25%
固废利用,不含砂石、节材环保,消纳1吨磷石膏,减碳0.2吨。
3、保温、防火性能提升10%
孔隙均匀,结构致密,隔热耐火性能优异。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中建四局科创大厦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半干法石膏砌块生产线
贵阳市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
地聚合物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碳排放量约占到国内的11%,难以实现建筑材料降碳;传统地聚合物原材料价格高、新拌浆体凝结时间快,难以实现工程应用。
创新解决方案
利用冶金和火电等行业产生的活性硅铝酸盐原料和碱性工业副产物作为胶结材料,以尾矿渣和建筑垃圾再生料为骨料,制备混凝土材料。
产品亮点
1.成本平均降低约10%
C30和C50地聚合物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拓展建筑产品的应用范围。
2.高温煅烧后强度保留80%
水化产物为三维网络结构,相比于水泥水化产物的层状结构具有更加优异的稳定性,1000℃煅烧3小时,强度剩余率达80%且构件保持完整。
3.碳排放量降低50%-60%
对比水泥产品,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可循环”等特征。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五局成都总部基地项目等3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中建五局华东公司长兴岛宿舍项目
工业废渣基土壤固化剂
产品解决的问题
传统固化材料普遍存在生产能耗大、细粒土固化效果差,导致固化软土成本高且碳排放量大,影响固化材料大范围推广应用。
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并应用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处置技术、复盐效应调控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自主研发多种低碳高性能的固化剂,将工程渣土、淤泥转变为低成本的工程回填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率和各项性能大幅提升。
产品亮点
1、生产成本降低50%
由多源工业固废粉磨后按特定比例复合而成,生产成本低。
2、固化软土强度和耐久性能提高120%
可调控水化产物类型和数量,在软土孔隙中生成大量高强微膨胀充填物,大幅度提升固化软土的工程性能。
3、碳排放量降低85%
生产过程仅需粉磨和均化,无需煅烧,碳排放量大幅减少。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南京市仙新路过江通道工程、南京市地铁9号线工程等80余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200亿元/年
代表项目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自来水厂(一期)项目
再生骨料低碳混凝土材料
产品解决的问题
建筑固废量大危害多,制备再生骨料低值化应用、利用率不高、产品性能不稳定。
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开发专用外加剂产品、骨料预处理技术和成套质控技术,开发砂浆、泵送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系列再生产品,解决了再生骨料规模化和高值化应用问题,降低了混凝土主材碳排放。
产品亮点
1、年利用再生骨料超10亿吨
消耗建筑固废多,实现高值化和规模化应用。
2、性能稳定、品质高
自主研发专用外加剂和成套质控方案,技术先进。
3、单方降低碳排放20%
再生骨料利用率高,最大可达85%,节能减排。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临潼厂办公楼、西安市奥体中心中央地库等多个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500亿元/年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砌块材料
工艺流程图
产品解决的问题
建筑业占全国碳排放约50%,普通建筑建材隐含碳含量高,减碳需求高,难度大。
创新解决方案
与清捕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利用CCUS技术,在制备过程中直接捕集和吸收CO2用于混凝土砌块养护过程,工业生产中钢渣和燃煤飞灰可实现废物资源化。
产品亮点
1、 工艺条件温和
常温高压养护条件,矿化速度快,养护时间比传统工艺缩短50%以上。
2、 利用固废协同消纳捕集CO2
可有效解决CCUS实施过程中“源汇匹配”问题,理论上可促成每年千万吨级别的CO2矿化效果。
3、大幅减少碳排放
每立方米CCUS砌块材料可减少碳排放61公斤,相当于一颗成年树三年吸碳总量。
项目应用
已应用在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项目中。
预期市场规模
1亿元/年
代表项目
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项目